解释成语“顿首再拜”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顿首再拜:

拼音:dùn shǒu zài bài
成语简拼:dszb
发音:("xxzl.com.40807324516126");
成语繁体:頓首再拜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客套语

成语解释: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成语出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成语例子:

宋·王安石《与王宣书徽》:“新正,伏冀为国自重。某顿首再拜。”

成语分字解释:

“顿” 的基本字义: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宕。抑扬~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然。~即。~悟。茅塞~开。 叩,跺:~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整~。 疲乏:困~。劳~。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一
含有

“顿” 的成语:

摇首顿足
顿足搓手
捶胸顿脚
抑扬顿挫
顿足捶胸
顿足不前
顿口无言
搓手顿脚
捶胸顿足
顿挫抑扬
顿纲振纪
顿脚捶胸
流离颠顿
撧耳顿足
椎心顿足
椎胸顿足
椎膺顿足
指手顿脚
抚膺顿足
铿锵顿挫

“首” 的基本字义:

头,脑袋:~饰。~级。~肯(点头表示同意)。 领导的人,带头的:~领。元~。~脑。~相(xiànɡ)。 第一,最高:~都(dū)。~府。 最先,最早:~次。~届。~创。~日封。~义(首先起义)。 出头告发:自
含有

“首” 的成语:

企足矫首
恫心疾首
举首奋臂
举首戴目
俛首系颈
拜手稽首
捐躯殒首
疾首蹙頞
皓首庞眉
摇首咋舌
首尾贯通
首尾夹攻
首尾受敌
首尾相救
身首分离
首战告捷
首尾相连
身首异处
冯唐白首
马首欲东

“再” 的基本字义:

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次。~衰三竭。 表示重复或继续,多指未然:~说。 表示更,更加:~勇敢一点。 表示承接前一个动作:想好了~写。
含有

“再” 的成语:

再接再厉
再三再四
再衰三竭
一误再误
再接再砺
让再让三
白骨再肉
让三让再
再衰三涸
至再至三
回天再造
缺月再圆
青春不再
恩同再生
盛筵难再
枯枝再春
枯木再生
时无再来
断弦再续
大福不再

“拜” 的基本字义:

表示敬意的礼节:~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忏。礼~。回~。 恭敬地:~托。~谢。~读。~别。~谒(a.拜见;b.瞻仰陵墓、碑碣)。 行礼祝贺:~年。~寿。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
含有

“拜” 的成语:

烧香礼拜
拜相封侯
求三拜四
求神拜佛
磕头礼拜
顶礼膜拜
拜将封侯
焚香膜拜
解剑拜仇
筑坛拜将
长揖不拜
详星拜斗
拜手稽首
自我崇拜
旱魃拜夜叉
瞰亡往拜
拜把兄弟
拜把子
个人崇拜
八拜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