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名公大笔”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名公大笔:

拼音:míng gōng dà bǐ
成语繁体:名公大筆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作品等

成语解释:

名家的大手笔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名公大笔,却是本家风味。”

成语分字解释:

“名” 的基本字义: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 叫出,说出:不可~状
含有

“名” 的成语:

闻名不如见面
名垂竹帛
功名蹭蹬
名书锦轴
声名烜赫
声名藉甚
声名赫奕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人怕出名猪怕壮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功不成,名不就
过江名士多如鲗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一文不名
身死名辱
望子成名

“公” 的基本字义: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
含有

“公” 的成语:

公不离婆
公车上书
公道自在人心
公私分明
天公不做美
愚公移山
叶公好龙
持论公允
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公私交困
公私两利
贿货公行
山公倒载
周公吐哺
公道总在人心
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私仇不及公
丁公凿井
公私两济

“大” 的基本字义: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 用于不后,
含有

“大” 的成语:

对屠门而大嚼
州如斗大
因小见大
名公大笔
夸诞大言
经始大业
国家大计
哑然大笑
倚大欺小
疾声大呼
康庄大路
荦荦大者
大笔如椽
大而化之
大明法度
大肆厥辞
大天白日
大厦栋梁
胆大如斗
经国大业

“笔” 的基本字义: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
含有

“笔” 的成语:

捉刀代笔
笔老墨秀
笔酣墨饱
笔歌墨舞
舞笔弄文
心织笔耕
口诛笔伐
笔诛墨伐
调墨弄笔
浮笔浪墨
下笔成篇
意前笔后
心正笔正
笔饱墨酣
浮白载笔
持橐簪笔
鸿笔丽藻
沈诗任笔
搠笔巡街
笔冢研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