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语“振冠”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振冠: 拼音:zhèn guān 注音:ㄓㄣˋ ㄍㄨㄢ 词语解释: 振缨。谓隐居。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振冠 南岳 ,濯缨清川,潜处蓬室,不干势权。” 词语分字解释: “振” 的基本字义: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奋起,兴起:~奋。~作。~兴(xīng )。~~有辞。 古同赈,救济。 古同震,威震。 含有“振” 的词语: 振容 振女 振裘持

解释词语“虎而冠”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虎而冠: 拼音:hǔ ér guàn 注音:ㄏㄨˇ ㄦˊ ㄍㄨㄢˋ 词语解释: 比喻残虐的人,虽穿戴衣冠而凶暴如虎。《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大臣议欲立 齐王 ,而 瑯琊王 及大臣曰:‘ 齐王 母家 駟钧 ,恶戾,虎而冠者也。’”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言 钧 恶戾,如虎而箸冠。”《史记·酷吏列传》:“﹝ 王温舒 ﹞姦猾穷治……其爪牙吏虎而冠。” 唐 刘禹锡 《讯甿》:“自巨盗间衅,而武臣顓焉

解释词语“柔冠”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柔冠: 拼音:róu guān 注音:ㄖㄡˊ ㄍㄨㄢ 词语解释: 指雄鸡头上的肉冠。 郭沫若 《女神·春之胎动》:“楼下一只白雄鸡,戴着鲜红的柔冠,长长的声音叫得已有几分倦意了。” 词语分字解释: “柔” 的基本字义: 植物初生而嫩:~荑(初生嫩芽,喻女子白嫩的手)。 软,不硬:~软。~韧。~嫩。~滑。 软弱,与刚相对:~懦。~弱。刚~相济。 温和:~顺。~和。~曼(柔和妩媚)。~情。 含有“柔”

解释词语“冠巾”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冠巾: 拼音:guàn jīn 注音:ㄍㄨㄢˋ ㄐㄧㄣ 词语解释: (1).冠和巾。古代用以区别士和庶人。《释名·释首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亦泛指头巾。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向风长叹不可见,我欲收敛加冠巾。” 明 高启 《丁孝廉惠冠巾》诗:“知试山人服,冠巾远寄重。” (2).指官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引 吕映薇 《帘钩》诗:“ 严公 幕下怜才甚,三掛冠巾是也非。

解释词语“貂蝉冠”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貂蝉冠: 拼音:diāo chán guān 注音:ㄉㄧㄠ ㄔㄢˊ ㄍㄨㄢ 词语解释: 以貂尾和附蝉为饰的冠冕。 宋 时亦称貂蝉笼巾。《宋史·舆服志四》:“貂蝉冠一名笼巾,织藤漆之,形正方,如平巾幘。饰以银,前有银花,上缀玳瑁蝉,左右为三小蝉,衔玉鼻,左插貂尾。”《宋史·舆服志四》:“貂蝉笼巾……蝉,旧以玳瑁为蝴蝶状,今请改为黄金附蝉。” 词语分字解释: “貂” 的基本字义: 哺乳动物的一属。种类

解释词语“衣冠冢”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衣冠冢: 拼音:yì guān zhǒng 注音:ㄧˋ ㄍㄨㄢ ㄓㄨㄙˇ 词语解释: ◎ 衣冠冢 yīguānzhǒng 没有尸骨,只埋着死者的衣冠的坟墓 -- 见“ 衣冠冢 ”。 《汉书·郊祀志上》:“ 黄帝 以僊上天,羣臣葬其衣冠。”后因称只埋葬死者衣冠的坟墓为衣冠冢。 宋 范致明 《岳阳风土

解释词语“冠笄”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冠笄: 拼音:guān jī 注音:ㄍㄨㄢ ㄐㄧ 词语解释: 固定冠的簪子。《宋史·礼志十八》:“冠笄、冠朵、九翬四凤冠,各置于槃,蒙以帕。” (1).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郑玄 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2).指成年男女。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戴名世 大逆,法至寸磔,族皆弃市,未及冠笄者,发边。”

解释词语“凤冠粟”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凤冠粟: 拼音:fèng guān sù 注音:ㄈㄥˋ ㄍㄨㄢ ㄙㄨˋ 词语解释: 传说中的一种粟子。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宣帝 地节 元年, 乐浪 之东,有 背明 之国,来贡其方物……有凤冠粟,似凤鸟之冠,食者多力。” 词语分字解释: “凤” 的基本字义: 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凰。~雏(幼小的凤;喻英俊少年)。龙肝~髓(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龙驹~雏(喻有才华

解释词语“整冠纳履”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整冠纳履: 拼音:zhěng guān nà lǚ 注音:ㄓㄥˇ ㄍㄨㄢ ㄣㄚˋ ㄌㄩˇ 词语解释: 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后以“整冠纳履”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此所谓蹊田夺牛,岂得谓无过!而整冠纳履,当避嫌疑者也。” 词语分字解释: “整” 的基本字义: 有秩序,不乱:~齐。~洁。~然有序。 治

解释词语“衣冠济济”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衣冠济济: 拼音:yì guān jì jì 注音:ㄧˋ ㄍㄨㄢ ㄐㄧˋ ㄐㄧˋ 词语解释: 犹言衣冠楚楚。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十:“衣冠济济,仪貌鏘鏘,彼何人斯?”《三国演义》第四四回:“次日清晨, 孙权 升堂。左边文官 张昭 、 顾雍 等三十餘人;右边武官 程普 、 黄盖 等三十餘人:衣冠济济,剑佩鏘鏘,分班侍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各人分着帮,摆设了猪羊祭筵,衣冠济济

解释词语“衣冠盛事”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衣冠盛事: 拼音:yì guān shèng shì 注音:ㄧˋ ㄍㄨㄢ ㄕㄥˋ ㄕㄧˋ 词语解释: 指仕宦之家为人称羡的美事。 宋 欧阳修 《供备库副使王道卿可西京左藏库副使制》:“近至于 唐 ,将相之后能以勋名自继其家者亦众,秉笔者记之,号称衣冠盛事。” 宋 范成大 《衡州石鼓书院诗》:“俎豆弥文肃,衣冠盛事多。”《元史·赵孟頫传》:“初, 孟頫 以 程鉅夫 荐,起家为郎,及 鉅夫 为翰林学士

解释词语“衣冠扫地”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衣冠扫地: 拼音:yì guān sǎo dì 注音:ㄧˋ ㄍㄨㄢ ㄙㄠˇ ㄉㄧˋ 词语解释: 谓士大夫不顾名节,丧尽廉耻。 宋 文天祥 《留远亭》诗序:“诸酋又嗾妇抱 刘 ( 刘岊 )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始焉以 竖刁 之谋,媚於天子;终焉以国老之势,广置门生。家国无人,衣冠扫地。” 词语分字解释: “衣” 的基本字义: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

解释词语“衣冠楚楚”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衣冠楚楚: 拼音:yì guān chǔ chǔ 注音:ㄧˋ ㄍㄨㄢ ㄔㄨˇ ㄔㄨˇ 词语解释: ◎ 衣冠楚楚 yīguān-chǔchǔ 服装整齐漂亮 那送客的只穿了一件斗纹布灰布袍子,并没穿马褂,那客人倒是衣冠楚楚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形容穿戴整齐漂亮。楚楚,

解释词语“衣冠”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衣冠: 拼音:yì guān 注音:ㄧˋ ㄍㄨㄢ 词语解释: ◎ 衣冠 yīguān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 (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管子·形势》:“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史记·孔子世家》:“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

解释词语“沐猴衣冠”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沐猴衣冠: 拼音:mù hóu yì guān 注音:ㄇㄨˋ ㄏㄡˊ ㄧˋ ㄍㄨㄢ 词语解释: 同“ 沐猴而冠 ”。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裙之材!” 词语分字解释: “沐” 的基本字义: 洗头发:~浴。栉风~雨(喻辛苦奔波,饱经风雨)。 润泽,或受润泽:~恩。 古代官员休假:~日。休~。 整治:助之~椁。 米汁。 姓。 含有“沐” 的词语: 土龙沐猴 三

解释词语“画衣冠”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画衣冠: 拼音:huà yì guān 注音:ㄏㄨㄚˋ ㄧˋ ㄍㄨㄢ 词语解释: 传说上古有象刑,即以异常的衣著象征五刑表示惩诫。犯人穿着特殊标志的衣冠代替刑罚,称为“画衣冠”。《慎子·逸文》:“ 有虞 之诛,以幪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履当刖,以艾韠当宫,布衣无领当大辟……画衣冠,异章服,谓之戮。上世用戮而民不犯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唐 虞 画衣冠非阿, 汤武 刻肌肤非故,时世

解释词语“挂衣冠”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挂衣冠: 拼音:guà yì guān 注音:ㄍㄨㄚˋ ㄧˋ ㄍㄨㄢ 词语解释: 犹挂冠。 宋 刘克庄 《最高楼》词:“辛亥后,六请挂衣冠。”参见“ 挂冠 ”。 词语分字解释: “挂” 的基本字义: 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悬~。~图。~牌。~锄。~镰。~帅(掌帅印,喻居于领导、统帅地位)。披红~绿。~一漏万。 牵记,牵连,牵累:牵~。记~。~念。~连。~累(连累)

解释词语“游衣冠”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游衣冠: 拼音:yóu yì guān 注音:ㄧㄡˊ ㄧˋ ㄍㄨㄢ 词语解释: 汉 代制度,每月初一将 高帝 的衣冠从陵墓的宫殿中移到祭祀 高帝 的宗庙里去,谓之“游衣冠”。《汉书·叔孙通传》“陛下何自筑復道 高帝 寝,衣冠月出游 高庙 ” 唐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月旦出 高帝 衣冠,备法驾,名曰游衣冠。’谓从 高帝 陵寝出衣冠,游於 高庙 ,每月一为之, 汉 制则然。” 词语分字解释:

解释词语“白冠厘缨”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白冠厘缨: 拼音:bái guān lí yīng 注音:ㄅㄞˊ ㄍㄨㄢ ㄌㄧˊ ㄧㄥ 词语解释: 用兽尾作缨的白帽。古代大夫触犯五刑,则戴之,表示自己有罪。《孔子家语·五刑》:“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则白冠釐缨,盘水加剑,造乎闕而自请罪。”亦作“ 白冠氂缨 ”。 汉 贾谊 《新书·阶级》:“故其在大谴大訶之域者,闻谴訶,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其罪矣,上弗使执缚係引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