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语“瓦铛”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瓦铛: 拼音:wǎ chēng 注音:ㄨㄚˇ ㄔㄥ 词语解释: 陶制炊器。 明 李东阳 《成国内弟忆陶鼎诗次韵》之一:“朝回闭户无佳客,独对陶家老瓦鐺。” 词语分字解释: “瓦” 的基本字义: 用陶土烧成的:~罐。~器。~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特〕电的功率单位。简称“瓦”。 用陶土烧成的覆盖房顶的东西:~当(dāng )(即瓦筒之头)。~匠。 含有“瓦” 的词语: 布被

解释词语“土铛”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土铛: 拼音:tǔ chēng 注音:ㄊㄨˇ ㄔㄥ 词语解释: 瓦锅。 宋 陆游 《荆州歌》:“ 峡 人住多 楚 人少,土鐺争餉茱萸茶。” 宋 陆游 《闲居》诗:“土鐺茶七椀,瓦甑稷三升。” 词语分字解释: “土” 的基本字义: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 疆域:国~。领~。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气。 未熬制的

解释词语“珧铫”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珧铫: 拼音:yáo yáo 注音:ㄧㄠˊ ㄧㄠˊ 词语解释: 古代除草具。《韩非子·八说》:“古者寡事而备简,朴陋而不尽,故有珧銚而推车者。” 陈奇猷 集释:“ 牟庭 曰:《秦策》:‘ 顿弱 曰:无把銚推耨之劳,而有积粟之实。’ 高 注:‘銚,芸苗器也。’据此,知古有珧銚,即《淮南·氾论》所谓‘摩蜃而耨’也。” 词语分字解释: “珧” 的基本字义: 〔江~〕软体动物,肉柱称“江珧柱”,干制后又称

解释词语“铛鬲”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铛鬲: 拼音:chēng gé 注音:ㄔㄥ ㄍㄜˊ 词语解释: 一种古代炊器。圆口,有三只空心足。用陶或金属制成。《新唐书·隐逸传·武攸绪》:“所赐金银鐺鬲、野服……不御也。” 词语分字解释: “铛” 的基本字义: 同当。 含有“铛” 的词语: 土铛 瓦铛 石铛 折足铛 折脚铛 折铛 钉铛 油铛 泥铛 茶铛 响铛铛 茗铛 饼铛 铃铛心 铃铛 酒铛 瓷铛 铫铛 琅铛 铛油 “鬲” 的基本字义: 〔~

解释词语“铛鼎”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铛鼎: 拼音:chēng dǐng 注音:ㄔㄥ ㄉㄧㄥˇ 词语解释: 古代一种有足的大锅。有时用作烧杀人的刑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姓》:“此等横暴,合置鐺鼎。” 词语分字解释: “铛” 的基本字义: 同当。 含有“铛” 的词语: 土铛 瓦铛 石铛 折足铛 折脚铛 折铛 钉铛 油铛 泥铛 茶铛 响铛铛 茗铛 饼铛 铃铛心 铃铛 酒铛 瓷铛 铫铛 琅铛 铛油 “鼎” 的基本字义: 古代烹煮用

解释词语“铛铛”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铛铛: 拼音:chēng chēng 注音:ㄔㄥ ㄔㄥ 词语解释: ◎ 铛铛 dāngdāng (1) 撞击金属器物等发出的声音 铜锣敲得铛铛响 (2) 也作“珰珰” -- (1).象声词。形容碰击金属的声音。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鐺鐺晓漏,的的宵烽。” 端木蕻良 《乡愁》三:“街上什么都静,风丝里又可以听见卖荷兰水的小铜片的铛铛声了。” (2).方言

解释词语“茶铛”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茶铛: 拼音:chá chēng 注音:ㄔㄚˊ ㄔㄥ 词语解释: 煎茶用的釜。 唐 吴融 《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烟冷茶鐺静,波香兰舸飞。” 宋 陆游 《西斋雨后》诗:“香椀灰深微炷火,茶鐺声细缓煎汤。” 清 陈维崧 《浣溪沙·春日同史云臣远公买舟山游小泊祝陵纪事》词:“春水平如簟一般,茶鐺棋局委潺湲。好风吹去不须还。” 词语分字解释: “茶” 的基本字义: 常绿灌木,叶长椭圆形,有锯齿,经

解释词语“折足铛”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折足铛: 拼音:zhé zú chēng 注音:ㄓㄜˊ ㄗㄨˊ ㄔㄥ 词语解释: 见“ 折足鎗 ”。 词语分字解释: “折” 的基本字义: 翻转,倒腾:~腾。~跟头。~个儿。 含有“折” 的词语: 银折盂 银折 偃折 旋折 萧折鱼 萎折 逶折 婉折 推枯折腐 偷鸡不着,反折一把米 深文曲折 清折 乾折 掊斗折衡 盘折 排折 啮折 密折 淩折 理折 “足” 的基本字义: 脚:~下(对对方的敬称)。~

解释词语“茗铛”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茗铛: 拼音:míng chēng 注音:ㄇㄧㄥˊ ㄔㄥ 词语解释: 即茶铛。《新唐书·韦坚传》:“ 豫章 力士甆饮器、茗鐺、釜。”参见“ 茶鐺 ”。 词语分字解释: “茗” 的基本字义: 茶树的嫩芽。 茶:香~。品~。~具。煮~。 古同酩,酩酊。 含有“茗” 的词语: 山茗 斗茗 玉茗 汤茗 岕茗 贡茗 芳茗 耶悉茗 试茗 乳茗 苦茗 建茗 佳茗 杯茗之敬 杯茗 春茗 茶茗 香茗 品茗 茗雪 “

解释词语“铛户”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铛户: 拼音:chēng hù 注音:ㄔㄥ ㄏㄨˋ 词语解释: 以煎盐为业的人家。《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二》:“其 北京 管内盐鐺户,合纳逐年盐利。”《宋史·食货志下五》:“ 仁宗 时,分 永利东 、 西 两监。东隶 并州 ,西隶 汾州 。籍州民之有鹻土者为鐺户,户岁输盐於官,谓之课盐,餘则官以钱售之,谓之中卖。”《文献通考·征榷三》:“鬻鹻为盐,大牴鹻土,或厚或薄,薄则利微,鐺户破产不能足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