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避溺山隅”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避溺山隅: 拼音:bì nì shān yú成语简拼:bnsy注音:ㄅㄧˋ ㄋㄧˋ ㄕㄢ ㄧㄩˊ发音:(\"xxzl.com.4080502029365\");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远远避开 成语解释: 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 成语出处: 汉 司马相如《美人赋》:“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

解释成语“避风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避风港: 拼音:bì fēng gǎng注音:ㄅㄧˋ ㄈㄥ ㄍㄤˇ成语繁体:避風港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避难所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 一种无装卸设备、在暴风雨时使船只得到掩护的港口。比喻一块可以躲避危险的地方 成语出处: 张贤亮《心安即福地》:“外面的世界虽然波涛汹涌,家总是一个安宁的避风港。” 成语例子:

解释成语“避其锐气”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避其锐气: 拼音:bì qí ruì qì成语繁体:避其鋭氣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避实击虚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一种战术 成语解释: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 成语出处: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成语例子: 我们要避其锐气,智

解释成语“避人耳目”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避人耳目: 拼音:bì rén ěr mù成语简拼:brem注音:ㄅㄧˋ ㄖㄣˊ ㄦˇ ㄇㄨˋ发音:(\"xxzl.com.40807080414868\");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掩人耳目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秘密等 成语解释: 指避免走漏消息。 成语出处: ? 成语例子: 以后切记在心,汝等亦不许向后花园闲玩,当避人耳目

解释成语“避人眼目”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避人眼目: 拼音:bì rén yǎn mù成语简拼:brym注音:ㄅㄧˋ ㄖㄣˊ ㄧㄢˇ ㄇㄨˋ发音:(\"xxzl.com.40807080614870\");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避人耳目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隐秘的事情 成语解释: 见“避人耳目”。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

解释成语“水火不避”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水火不避: 拼音:shuǐ huǒ bù bì成语简拼:shbb注音:ㄕㄨㄟˇ ㄏㄨㄛˇ ㄅㄨˋ ㄅㄧˋ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不避水火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勇敢 成语解释: 谓不避艰险。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成语例子: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17回:“那个不是同心合胆水

解释成语“不避艰险”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不避艰险: 拼音:bù bì jiān xiǎn成语简拼:bbjx发音:(\"xxzl.com.40807081314877\"); 成语繁体:不避艱險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反义词:知难而退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不畏惧艰难险阻。 成语出处: 《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成语例子: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

解释成语“避强打弱”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避强打弱: 拼音:bì qiáng dǎ ruò成语简拼:bqdr注音:ㄅㄧˋ ㄑㄧㄤˊ ㄉㄚˇ ㄖㄨㄛˋ发音:(\"xxzl.com.4080223173477\"); 成语繁体:避強打弱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避强击弱、避强击惰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成语解释: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成语出处: 见“避强击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