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琥珀拾芥”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琥珀拾芥: 拼音:hǔ pò shí jiè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用于事物之间 成语解释: 琥珀:植物化石;芥:小东西。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成语出处: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唐·孔颖达疏:“亦有异类相感者,若磁石引针,琥珀拾芥。” 成语分字解释: “琥” 的基本字义: 〔~珀〕黄褐色透明体,是古代松柏树脂

解释成语“云泥异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云泥异路: 拼音:yún ní yì lù成语简拼:ynyl注音:ㄧㄨㄣˊ ㄋㄧˊ ㄧˋ ㄌㄨˋ发音:(\"xxzl.com.40806102212733\"); 成语繁体:雲泥異路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云泥殊路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 成语出处: 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

解释成语“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拼音:gēng zhě ràng pàn,xíng zhě ràng lù成语繁体:畊者讓畔,行者讓路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耕者让畔,讼者让田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社会局面 成语解释: 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给对方行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 成语出处: 《孔子家语

解释成语“慌不择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慌不择路: 拼音:huāng bù zé lù成语简拼:hbzl注音:ㄏㄨㄤ ㄅㄨˋ ㄗㄜˊ ㄌㄨˋ发音:(\"xxzl.com.40807245915654\"); 成语繁体:慌不擇路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饥不择食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解释: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

解释成语“熟门熟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熟门熟路: 拼音:shú mén shú lù成语简拼:smsl注音:ㄕㄨˊ ㄇㄣˊ ㄕㄨˊ ㄌㄨˋ发音:(\"xxzl.com.407180904172\"); 成语繁体:熟門熟路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轻车熟路反义词:人地两生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现成的门路 成语解释: 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

解释成语“人生路不熟”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人生路不熟: 拼音:rén shēng lù bù shú成语简拼:rsls发音:(\"xxzl.com.4071901512136\");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人地两生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 比喻初到一个地方各方面都很陌生。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4卷:“欺他是个单身穷军,人生路不熟,料没有人

解释成语“冤家路狭”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冤家路狭: 拼音:yuān jiā lù xiá成语简拼:yjlx注音:ㄧㄨㄢ ㄐㄧㄚ ㄌㄨˋ ㄒㄧㄚˊ发音:(\"xxzl.com.40806101012719\"); 成语繁体:寃家路狹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冤家路窄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仇人相见 成语解释: 见“冤家路窄”。 成语出处: 《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

解释成语“轻车熟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轻车熟路: 拼音:qīng chē shú lù成语简拼:qcsl注音:ㄑㄧㄥ ㄔㄜ ㄕㄨˊ ㄌㄨˋ发音:(\"xxzl.com.4071902532170\"); 成语繁体:輕車熟路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得心应手、轻而易举、驾轻就熟反义词:人生地疏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解释: 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

解释成语“拾人牙慧”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拾人牙慧: 拼音:shí rén yá huì成语简拼:sryh注音:ㄕㄧˊ ㄖㄣˊ ㄧㄚˊ ㄏㄨㄟˋ发音:(\"xxzl.com.40807055314722\");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拾人涕唾、人云亦云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解释: 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渣滓。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

解释成语“路见不平,拔剑相助”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拼音: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zhù注音:ㄌㄨˋ ㄐㄧㄢˋ ㄅㄨˋ ㄆㄧㄥˊ ,ㄅㄚˊ ㄐㄧㄢˋ ㄒㄧㄤ ㄓㄨˋ成语繁体:路見不平,拔劍相助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成语用法: 作主语、谓语、分句;指见义勇为 成语解释: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

解释成语“萧郎陌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萧郎陌路: 拼音:xiāo láng mò lù成语简拼:xlml发音:(\"xxzl.com.40805153710102\"); 成语繁体:蕭郎陌路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视同陌路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不再相爱 成语解释: 萧郎:旧时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陌路:过路人。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 成语出处: 唐·崔郊《赠婢诗》

解释成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拼音: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成语简拼:lyzmlsjjrx注音:ㄌㄨˋ ㄧㄠˊ ㄓㄧ ㄇㄚˇ ㄌㄧˋ ,ㄕㄧˋ ㄐㄧㄨˇ ㄐㄧㄢˋ ㄖㄣˊ ㄒㄧㄣ发音:(\"xxzl.com.4080446448927\"); 成语繁体:路遥知馬力,事久見人心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

解释成语“涂不拾遗”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涂不拾遗: 拼音:tú bù shí yí注音:ㄊㄨˊ ㄅㄨˋ ㄕㄧˊ ㄧˊ成语繁体:涂不拾遺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道不拾遗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 成语解释: 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涂不拾遗。” 成语分字

解释成语“坠欢可拾”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坠欢可拾: 拼音:zhuì huān kě sh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坠欢:指失去的宠爱或欢乐;拾:捡起来。指重寻旧好 成语出处: 南朝·宋·鲍照《和傅大农与僚故别》诗:“坠欢岂更接,明爱邈难寻。” 成语分字解释: “坠” 的基本字义: 落,掉下:~马。呱呱~地。 往下沉:下~。 系挂在器物上垂着的东西:扇~儿

解释成语“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拼音:dào bù shí yí,yè bù bì hù成语繁体:道不拾遺,亱不閉户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褒义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反义词:盗贼蜂起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社会 成语解释: 遗:遗失的东西;户:门。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形容社会风气好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

解释成语“仰取俯拾”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仰取俯拾: 拼音:yǎng qǔ fǔ shí成语简拼:yqfs注音:ㄧㄤˇ ㄑㄩˇ ㄈㄨˇ ㄕㄧˊ发音:(\"xxzl.com.4080212223180\"); 成语繁体:仰取頫拾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仰拾俯取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成语解释: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成语出处: 西汉

解释成语“逢山开路,遇水迭桥”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拼音:féng shān kāi lù,yù shuǐ dié qiáo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成语解释: 逢:遭逢,遇见;迭:一层加上一层。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

解释成语“一心一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一心一路: 拼音:yī xīn yī lù成语简拼:yxyl注音:ㄧ ㄒㄧㄣ ㄧˊ ㄌㄨˋ发音:(\"xxzl.com.4080313415320\");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一心一意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犹一心一意。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挂枝儿·多心》:“初相交,指望你一心一路;到如今,眼面上做工夫。” 成语分字解释

解释成语“拾带重还”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拾带重还: 拼音:shí dài zhòng hái成语简拼:sdzh注音:ㄕㄧˊ ㄉㄞˋ ㄓㄨㄙˋ ㄏㄨㄢˊ成语繁体:拾帶重還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物归原主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 裴度》。后以喻

解释成语“山不转路转”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山不转路转: 拼音:shān bù zhuàn lù zhuàn注音:ㄕㄢ ㄅㄨˋ ㄓㄨㄢˋ ㄌㄨˋ ㄓㄨㄢˇ成语繁体:山不轉路轉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山不转水转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世界渺小 成语解释: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 成语出处: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成语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