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语“热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热念: 拼音:rè niàn 注音:ㄖㄜˋ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1).热切的愿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筹思及此,热念都消,由是音息遂絶。” (2).谓善意。《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你这话问得奇呀!那时我见你两个末路穷途,彼此无靠,是我一片好心,一团热念;难道我有甚么贪图不成?” 词语分字解释: “热” 的基本字义: 温度高,感觉温度高,与冷相对:~水。~带。灼~。~度。水深火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2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真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真念: 拼音:zhēn niàn 注音:ㄓㄣ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善心,慈悲之心。 唐 白居易 《和晨霞》诗:“ 慈氏 发真念,念此 阎浮 人。” 词语分字解释: “真” 的基本字义: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诚。~谛。~挚。~心。逼~。认~。~才实学。~知灼见。 确实,的确:~好。~正。~切。 清楚,显明:看得~。咬字很~。 本性,本原:纯~。天~。 人的肖像:传(chuán ) 含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15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哀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哀念: 拼音:āi niàn 注音:ㄞ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1).悲伤的意念。《汉书·文帝纪》:“今乃幸以天年得復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念之有!” (2).犹怜悯。《后汉书·赵孝传》:“贼有 夷长公 ,特哀念 谭 ,密解其缚。” 词语分字解释: “哀” 的基本字义: 悲痛:悲~。~求。~叹。~鸣。~思。~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艳(诗文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3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恻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恻念: 拼音:cè niàn 注音:ㄘㄜˋ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哀痛悼念。《新唐书·悼怀太子普传》:“ 悼怀太子 普 …… 大和 二年薨,帝惻念不能已,故赠卹加焉。” 词语分字解释: “恻” 的基本字义: 悲痛:~隐。~怛(忧伤)。~~(悲痛的样子)。凄~。~然。 含有“恻” 的词语: 仁恻 伤恻 忖恻 呜恻 怆恻 肫恻 怜恻 忿恻 轸恻 恓恻 恺恻 矜恻 骇恻 恻焉 恻痛 恻伤 恻塞 恻容 恻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1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持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持念: 拼音:chí niàn 注音:ㄔㄧˊ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谓僧徒念诵经咒。《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每年诞节,诸州府奏荐僧道,其僧尼欲立讲论科……持念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近臣奏且詔 不空三藏 入内持念。 明皇 秉香炉, 不空 诵《仁王护国陁罗尼》。” 词语分字解释: “持” 的基本字义: 拿着,握住:~笔。~枪。~牢(把稳)。 遵守不变:坚~。~久。~操(保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1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笃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笃念: 拼音:dǔ niàn 注音:ㄉㄨˇ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深切怀念;深切顾念。《南史·袁昂传》:“﹝从兄﹞篤念之深,在终弥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郭希颜论庙制》:“时上未有意祧 仁宗 ,而 希颜 窥见上旨,篤念孝烈,必欲先祔。”《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诸君子果识时知命,篤念故主,厚爱贤王,宜劝令削号归藩,永绥福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致满清政府电》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4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挂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挂念: 拼音:guà niàn 注音:ㄍㄨㄚˋ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 挂念 guàniàn 想念;牵挂 他老人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人,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一件珍贵的衬衫》 -- 亦作“掛念”。 想念;放心不下。《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时常掛念,思欲做些功德,超度他们。”《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官人有路儘走,奴家自会摆布,不劳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2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结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结念: 拼音:jié niàn 注音:ㄐㄧㄝ ˊ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念念不忘。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諼。” 唐 沉佺期 《凤笙曲》:“岂无嬋娟子,结念罗幃中。” 林景行 《斋中读书》诗之二:“结念游 柏林 ,长怀终弗释。” 词语分字解释: “结” 的基本字义: 系(jì),绾(wǎn ):~网。~绳。~扎。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2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矜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矜念: 拼音:jīn niàn 注音:ㄐㄧㄣ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怜念。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丞相矜念小民,谓不教而诛,有辜帝仁。”《三国演义》第六六回:“吾主矜念皇叔身无所处,不爱土地,使有所托足,以图后功。” 钱基博 《吴禄贞传》:“汝曹为国家效命疆埸,国家矜念之不暇,何心飢汝曹。” 词语分字解释: “矜” 的基本字义: 怜悯,怜惜:~悯(怜悯)。~惜。~恤。 自尊,自大,自夸:~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2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客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客念: 拼音:kè niàn 注音:ㄎㄜˋ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客中的思绪。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诗:“客念坐嬋媛,年华稍菴薆。” 唐 王勃 《春游》诗:“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词语分字解释: “客” 的基本字义: 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人。宾~。会~。不速之~。~气。~卿。 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旅~。~居。~籍。~死。 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顾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1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盼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盼念: 拼音:pàn niàn 注音:ㄆㄢˋ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 盼念 pànniàn 盼望思念 爷爷奶奶整天盼念着你 -- 盼望,想念。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男男女女都七嘴八舌地说出他们的惦记和盼念:‘吃青的时候,就盼你来呀。’” 词语分字解释: “盼” 的基本字义: 希望,想望:~望。切~。 看,引申为看待:流~。左顾右~。 眼睛白黑分明:~倩。 含有“盼” 的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2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牵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牵念: 拼音:qiān niàn 注音:ㄑㄧㄢ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挂念。《红楼梦》第五回:“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词语分字解释: “牵” 的基本字义: 拉,引领向前:~引。~曳。~头。~线。~萝补屋(把萝藤拉上屋顶来补草房,形容生活困难,亦喻将就凑合)。 关连,带累:~连。~强(勉强牵连在一起)。意惹情~。 含有“牵” 的词语: 牵牛蹊 牵梦 牵路 牵忙 牵牛郎 牵留 牵蔓 牵牛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1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钦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钦念: 拼音:qīn niàn 注音:ㄑㄧㄣ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敬思。《书·盘庚中》:“钦念以忱,动予一人。” 宋 王安石 《神宗皇帝挽辞》之一:“謳歌归子 启 ,钦念 禹 功修。” 词语分字解释: “钦” 的基本字义: 恭敬:~佩。~敬。~慕。~赞。~迟(敬仰。旧时书函用语)。 封建时代指皇帝亲自所做:~命。~赐。~差(chāi )(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处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含有“钦”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3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矛盾概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矛盾概念: 拼音:máo dùn gài niàn 注音:ㄇㄠˊ ㄉㄨㄣˋ ㄍㄞˋ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外延互相排斥、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概念。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就是矛盾概念,因为它们的外延互相排斥,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车辆”的外延。 词语分字解释: “矛” 的基本字义: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头。 含有“矛” 的词语: 人民内部矛盾 丈八蛇矛 亡戟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1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反对概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反对概念: 拼音:fǎn duì gài niàn 注音:ㄈㄢˇ ㄉㄨㄟˋ ㄍㄞˋ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外延互相排斥、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概念。如“动物”和“植物”就是反对概念,因为它们的外延互相排斥,其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生物”的外延。 词语分字解释: “反” 的基本字义: 翻转,颠倒:~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复。~侧。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3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念恋”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念恋: 拼音:niàn liàn 注音:ㄋㄧㄢˋ ㄌㄧㄢˋ 词语解释: 思念爱恋。《金瓶梅词话》第八回:“他辜负咱,咱念恋他。” 词语分字解释: “念” 的基本字义: 惦记,常常想:惦~。怀~。~头(思想、想法)。悼~。~旧。~物。 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意~。杂~。信~。 说,读,诵读:~白(戏剧道白)。~叨。~经。~书。 廿的大写。 姓。 含有“念” 的词语: 钦念 牵念 盼念 客念 矜念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3 热度 0评论
解释词语“概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概念: 拼音:gài niàn 注音:ㄍㄞˋ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 ◎ 概念 gàiniàn 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 -- 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词语 学习资料 2025-02-10 2 热度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