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语“浑天仪”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浑天仪: 拼音:hún tiān yí 注音:ㄏㄨㄣˊ ㄊㄧㄢ ㄧˊ 词语解释: ◎ 浑天仪 húntiānyí (1) ∶浑仪 作浑天仪。——《后汉书·张衡传》 (2) ∶浑象 -- 即浑仪。《后汉书·张衡传》:“遂乃研覈阴阳,妙尽琁机之正,作浑天仪。”《金史·历志下》:“ 吴中 常侍 王蕃 云:‘浑天僕者, 羲和 之旧器,谓

解释词语“盛仪”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盛仪: 拼音:shèng yí 注音:ㄕㄥˋ ㄧˊ 词语解释: (1).隆重的仪式。 明 文徵明 《赐长寿采缕》诗:“重惭潦倒随恩泽,还忝班行覩盛仪。” (2).丰厚的礼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 词语分字解释: “盛” 的基本字义: 兴旺:兴~。繁~。旺~。~世。~衰。茂~。全~时期。 炽烈:年轻气~。~怒。~气凌人。

解释词语“候风地动仪”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候风地动仪: 拼音:hòu fēng dì dòng yí 注音:ㄏㄡˋ ㄈㄥ ㄉㄧˋ ㄉㄨㄙˋ ㄧˊ 词语解释: ◎ 候风地动仪 hòufēng dìdòngyí 一种观测地震的仪器,东汉张衡所造,今失传 复造候风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 词语分字解释: “候” 的基本字义: 等待:等~。~车室。~选人。守~。~补。~场。~审。

解释词语“缛礼烦仪”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缛礼烦仪: 拼音:rù lǐ fán yí 注音:ㄖㄨˋ ㄌㄧˇ ㄈㄢˊ ㄧˊ 词语解释: 谓烦琐的礼仪。 明 唐顺之 《与王尧衢书》:“其於尘俗奔走、縟礼烦仪之事,既以其溷扰而独避之。” 词语分字解释: “缛” 的基本字义: 繁密的彩饰。 繁多,繁重,繁琐:~礼。繁文~节。 古同褥。 含有“缛” 的词语: 工缛 文缛 丰缛 优缛 纤缛 华缛 丽缛 纷缛 详缛 宛缛 苛缛 典缛 浓缛 通缛 浮缛

解释词语“忏仪”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忏仪: 拼音:chàn yí 注音:ㄔㄢˋ ㄧˊ 词语解释: 忏法。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三章:“阿师言深有至理,令人不可置一词也。第余又不解 志公 胡必作此懺仪,延误天下苍生耶?” 词语分字解释: “忏” 的基本字义: 佛教指请人容忍宽恕。又指佛教、道教讽诵的一种经文:~悔。~法(礼忏的仪制)。~礼(忏悔礼拜)。拜~(僧尼道士代人忏悔时念的经文)。 含有“忏” 的词语: 水忏 开忏 礼忏

解释词语“仪仗”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仪仗: 拼音:yí zhàng 注音:ㄧˊ ㄓㄤˋ 词语解释: ◎ 仪仗 yízhàng 指护卫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 -- (1).指用于仪卫或赛会的武器、旗帜、伞、扇等。《晋书·五行志上》:“ 王敦 在 武昌 ,铃下仪仗生华如莲华,五六日而萎落。”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皇太子纳妃》:“

解释词语“仪仗队”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仪仗队: 拼音:yí zhàng duì 注音:ㄧˊ ㄓㄤˋ ㄉㄨㄟˋ 词语解释: ◎ 仪仗队 yízhàngduì 手持仪仗的队伍 -- 手持仪仗的队伍。以卫兵组成。现代则专用于迎送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宾。亦指典礼或游行中由群众组成,手持旗帜、花束、标志等物的队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

解释词语“展仪”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展仪: 拼音:zhǎn yí 注音:ㄓㄢˇ ㄧˊ 词语解释: 谓申其礼仪。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华州进贺皇躬痊复物状》:“将称庆於天朝,必展仪於土贡。”《旧唐书·音乐志四》:“展仪宗祖,重诚孝孙。” 词语分字解释: “展” 的基本字义: 张开,舒张开:~开。~示。~玩。~现。~宽。~望。发~。愁眉不~。 延缓,放宽期限:~延。~期。~缓。 察看,省(xǐng )视:~墓。 陈列:~品。~销。~播

解释词语“仪伞”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仪伞: 拼音:yí sǎn 注音:ㄧˊ ㄙㄢˇ 词语解释: 同“仪繖”。 指用为仪仗的伞。 词语分字解释: “仪” 的基本字义: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礼物:贺~。谢~。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含有“仪” 的词语: 穹仪 青仪囊 陋仪 坤仪 经纬仪 金仪 郊仪

解释词语“阃仪”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阃仪: 拼音:kǔn yí 注音:ㄎㄨㄣˇ ㄧˊ 词语解释: 妇女的容止。 宋 陈亮 《祭薛象先内子黄氏恭人文》:“体地道之无成,致閫仪之靡失。” 词语分字解释: “阃” 的基本字义: 门槛,门限:“送迎不越~”。 特指城郭的门槛:“~以内者寡人制之,~以外者将军制之”。~外。 统兵在外的将军:“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职。 内室,借指妇女:~闱。~奥。~德(借指妇德)。~范。 含有“阃” 的

解释词语“祭仪”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祭仪: 拼音:jì yí 注音:ㄐㄧˋ ㄧˊ 词语解释: ◎ 祭仪 jìyí (1) ∶祭祀用的供品 (2) ∶祭祀仪式 -- 祭祀仪式。《水浒传》第一二○回:“ 吴用 安排祭仪,直至南门外 蓼儿洼 ,寻到坟塋,哭祭 宋公明 、 李逵 。” 词语分字解释: “祭” 的基本字义: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奠。~礼。~灵。~典。~

解释词语“仪韶”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仪韶: 拼音:yí sháo 注音:ㄧˊ ㄕㄠˊ 词语解释: 宫廷乐章的美称。语本《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孔 传:“韶, 舜 乐名。” 元 张翥 《寄题顾仲瑛玉山》诗:“入贡徠符紱,仪韶下凤凰。” 词语分字解释: “仪” 的基本字义: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礼物:贺~。谢~。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

解释词语“我仪”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我仪: 拼音:wǒ yí 注音:ㄨㄛˇ ㄧˊ 词语解释: 我的匹配。《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毛 传:“仪,匹也。” 词语分字解释: “我” 的基本字义: 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们。~见(我自己的看法)。~辈。~侪(我们)。自~。~盈彼竭。 含有“我” 的词语: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我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人弃我取 小我 三人行,必有我师 大我 勿忘我 毋我

解释词语“威仪”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威仪: 拼音:wēi yí 注音:ㄨㄟ ㄧˊ 词语解释: ◎ 威仪 wēiyí (1) ∶仪表威武严肃;军容整齐的 (2) ∶指随从 -- (1).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记·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孔颖达 疏:“威仪三千者,即《仪礼》中行事之威仪。”《后汉书·儒林传下·董钧》:“时草

解释词语“威仪师”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威仪师: 拼音:wēi yí shī 注音:ㄨㄟ ㄧˊ ㄕㄧ 词语解释: (1).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 (2).指擅长法仪的道士。《唐六典·尚书礼部·祠部郎中员外郎》:“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词语分字解释: “威” 的基本字义

解释词语“地主之仪”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地主之仪: 拼音:dì zhǔ zhī yí 注音:ㄉㄧˋ ㄓㄨˇ ㄓㄧ ㄧˊ 词语解释: 见“ 地主之谊 ”。 词语分字解释: “地” 的基本字义: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 含有“地” 的词语: 旗地 漫天匝地 漫天

解释词语“辰仪”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辰仪: 拼音:chén yí 注音:ㄔㄣˊ ㄧˊ 词语解释: 宸仪。帝王的仪仗。《南齐书·乐志》:“諦容輟序,佾文静县。辰仪耸蹕,宵卫浮鑾。” 词语分字解释: “辰” 的基本字义: 地支的第五位,属龙。 用于记时:~时(上午七点至九点)。 时日:~光。时~。诞~。 日、月、星的总称:北~(北极星)。星~。 古同晨,清早。 含有“辰” 的词语: 良辰媚景 良辰美景 良辰吉日 良辰 来辰 克辰 忌辰

解释词语“赤彪仪同”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赤彪仪同: 拼音:chì biāo yí tóng 注音:ㄔㄧˋ ㄅㄧㄠ ㄧˊ ㄊㄨㄙˊ 词语解释: 北齐 后主 高纬 为其宠犬所起的称号。《北史·齐纪下·后主》:“﹝ 后主 ﹞马及鹰犬,乃有仪同、郡君之号,故有赤彪仪同、逍遥郡君、陵霄郡君。”亦称“ 赤虎仪同 ”。《太平御览》卷九○四引《三国典要》:“ 齐 高纬 以 波斯 狗为赤虎仪同、逍遥郡君,饲以粱肉,食县邑,常於马上设蹬褥以抱之。” 词语分

解释词语“宸仪”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宸仪: 拼音:chén yí 注音:ㄔㄣˊ ㄧˊ 词语解释: (1).帝王的仪仗。 南朝 齐 谢朓 《齐雩祭歌》:“宸仪警,王度宣,瞻云汉,望旻天。” (2).帝王的仪容。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策文》:“詎髣髴於宸仪,终缠緜於号擗。” 词语分字解释: “宸” 的基本字义: 屋宇,深邃的房屋。 北极星所在,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极。~居。~章。~札(帝王的书札)。~游。

解释词语“仪型”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仪型: 拼音:yí xíng 注音:ㄧˊ ㄒㄧㄥˊ 词语解释: 同“ 仪刑 ”。 1.做楷模,做典范。《元典章·礼部三·祭祀》:“已上係自古忠义直烈,仪型后世,赞扬风化者,故歷代载於祀典。”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考乎其从游之徒,则践规蹈矩,仪型乡国。” (2).楷模;典范。 宋 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简牘仪型在,儿童笺刻劳。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 明 薛蕙 《送杨石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