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恍若隔世”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恍若隔世: 拼音:huǎng ruò gé shì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恍如隔世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事物的巨大变化 成语解释: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成语出处: 明·袁宏道《锦帆集·天池》:“屏山献青,画恋滴翠,两年尘土面目,为之洗尽。马首红尘,恍若隔世矣。” 成语例子: 王朔《浮出海面

解释成语“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恍恍惚惚: 拼音:huǎng huǎng hū hū注音:ㄏㄨㄤˇ ㄏㄨㄤˇ ㄏㄨ ㄏㄨ成语繁体:怳怳惚惚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恍恍忽忽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神志 成语解释: 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成语出处: 唐·赵蕤《反经·知人》:“有如敢断而不能断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 成语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

解释成语“忽忽如狂”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忽忽如狂: 拼音:hū hū rú kuáng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忽忽:形容印象模糊或见不真切。恍恍忽忽,如同神经错乱似的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成语分字解释: “忽” 的基本字义: 粗心,不注意:~视。疏~。~略。玩~职守。 迅速,突然:~而。~然。~

解释成语“倏忽之间”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倏忽之间: 拼音:shū hū zhī jiān成语简拼:shzj成语繁体:倏忽之閒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转瞬之间 成语用法: 作宾语;形容极短的时间 成语解释: 倏:忽然,极快地。指极短的时间。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乎。” 成语例子: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

解释成语“祸生于忽”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祸生于忽: 拼音:huò shēng yú hū成语繁体:禍生于忽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忽:古代长度单位,1尺=10寸,1寸=10分,1分=10000忽。指灾祸产生于极细微的因素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成语分字解释: “祸” 的基本字义

解释成语“恍恍忽忽”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恍恍忽忽: 拼音:huǎng huǎng hū hū注音:ㄏㄨㄤˇ ㄏㄨㄤˇ ㄏㄨ ㄏㄨ成语繁体:怳怳忽忽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恍恍惚惚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神志 成语解释: 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恍恍忽忽的似乎背后有人说道:‘婶娘连我也不认得了!’”英语翻译:faintly

解释成语“倏来忽往”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倏来忽往: 拼音:shū lái hū wǎng成语繁体:倏來忽往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来去迅速 成语解释: 倏:极快的;忽:突然。指来去迅速 成语出处: 晋·潘岳《射雉赋》:“栎雌妒异,倏来忽往。” 成语例子: 唐·杨炯《浮讴赋》:“倏来忽往,不可为象。” 成语分字解释: “倏” 的基本字义: 极快地,忽然:~忽。

解释成语“眇眇忽忽”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眇眇忽忽: 拼音:miǎo miǎo hū hū注音:ㄇㄧㄠˇ ㄇㄧㄠˇ ㄏㄨ ㄏㄨ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隐隐约约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模糊 成语解释: 眇眇:辽远;忽忽:印象模糊。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成语出处: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 成语分字解释: “眇” 的基本字义: 瞎了一只眼,后亦指两眼俱瞎:~视(a.

解释成语“悠悠忽忽”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悠悠忽忽: 拼音:yōu yōu hū hū成语简拼:yyhh注音:ㄧㄡ ㄧㄡ ㄏㄨ ㄏㄨ发音:(\"xxzl.com.4071951214181\");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迷迷糊糊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状态 成语解释: 形容悠闲懒散或神志恍惚的样子。 成语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佋怅自失。” 成语例子:

解释成语“恍然若失”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恍然若失: 拼音:huǎng rán ruò shī成语简拼:hrrs发音:(\"xxzl.com.40807423616619\"); 成语繁体:怳然若失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若有所失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神态 成语解释: 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

解释成语“迷离恍惚”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迷离恍惚: 拼音:mí lí huǎng hū成语简拼:mlhh发音:(\"xxzl.com.4071909542445\"); 成语繁体:迷離怳惚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扑朔迷离反义词:一目了然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事物 成语解释: 模糊闪烁;分辨不清;似有若无。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庭中一半似银海一般的

解释成语“疏忽大意”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疏忽大意: 拼音:shū hū dà yì注音:ㄕㄨ ㄏㄨ ㄉㄚˋ ㄧˋ成语繁体:疎忽大意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麻痹大意反义词:认认真真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粗心大意 成语解释: 经常不集中注意力,粗心 成语出处: 孙犁《文林谈屑》:“有些人确实对文字疏忽大意,对宦途和官级斤斤计较。” 成语例子: 季羡林《塔什干的一个男孩》

解释成语“恤近忽远”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恤近忽远: 拼音:xù jìn hū yuǎn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恤:周济;忽:不重视。救济自己亲近的人,对不亲近的人就不重视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成语分字解释: “恤” 的基本字义: 对别人表同情,怜悯:~刑(施刑慎重,不严刑以逼供)。体~。 救济

解释成语“忽隐忽现”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忽隐忽现: 拼音:hū yǐn hū xiàn注音:ㄏㄨ ㄧㄣˇ ㄏㄨ ㄒㄧㄢˋ成语繁体:忽隱忽現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若隐若现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灯光或远处的物体 成语解释: 灯光等的闪烁时而消失时而出现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8回:“只见里面轻云冉冉,薄雾漫漫,远峰忽隐忽现,疏林旋露旋藏。” 成语例子: 路遥《

解释成语“神情恍惚”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神情恍惚: 拼音:shén qíng huǎng hū成语简拼:sqhh成语繁体:神情怳惚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精神恍惚、神思恍惚反义词:泰然自若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 成语解释: 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成语出处: 《魏书·侯莫陈悦传》:“悦自杀岳后,神情恍惚,不复如常。” 成语例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

解释成语“迷离惝恍”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迷离惝恍: 拼音:mí lí chǎng huǎng成语简拼:mlch注音:ㄇㄧˊ ㄌㄧˊ ㄔㄤˇ ㄏㄨㄤˇ发音:(\"xxzl.com.4071907322342\"); 成语繁体:迷離惝怳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模糊不清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状语、定语;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成语解释: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

解释成语“恍然自失”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恍然自失: 拼音:huǎng rán zì shī成语繁体:怳然自失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解释: 恍然:仿佛;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梦么?’” 成语例子: 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吴

解释成语“忽忽不乐”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忽忽不乐: 拼音:hū hū bù lè成语简拼:hhbl注音:ㄏㄨ ㄏㄨ ㄅㄨˋ ㄌㄜˋ发音:(\"xxzl.com.4080245544048\"); 成语繁体:忽忽不樂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闷闷不乐反义词:兴高采烈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失意的样子 成语解释: 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成语出处: 《史记 梁孝王世家》

解释成语“精神恍忽”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精神恍忽: 拼音:jīng shén huǎng hū成语繁体:精神怳忽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精神恍惚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精神不集中 成语解释: 恍忽:糊里糊涂的样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成语出处: 《文选·宋玉〈神女赋〉》:“精神怳忽,若有所喜。” 成语例子: 在大姐失踪之后,我精神恍忽。领导上这时又要我写个大姐的简历

解释成语“心神恍惚”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心神恍惚: 拼音:xīn shén huǎng hū成语简拼:xshh注音:ㄒㄧㄣ ㄕㄣˊ ㄏㄨㄤˇ ㄏㄨ发音:(\"xxzl.com.4080400556862\"); 成语繁体:心神怳惚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心神不定反义词:镇定自若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心情 成语解释: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