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语“讽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讽籀: 拼音:fěng zhòu 注音:ㄈㄥˇ ㄓㄡˋ 词语解释: 讽读。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 词语分字解释: “讽” 的基本字义: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诵(抑扬顿挫地诵读)。~咏。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刺。~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一劝百。 含有“讽” 的词语

解释词语“佚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佚籀: 拼音:yì zhòu 注音:ㄧˋ ㄓㄡˋ 词语解释: 史佚 史籀 的并称。二人皆 周 史官。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至 唐 则有赐姓,蛮夷降虏,或冠以 李氏 。 阿史那 之削,上羾 佚籀 重胤。” 词语分字解释: “佚” 的基本字义: 同逸。 放荡:淫~。~游。 美:~女。 姓。 含有“佚” 的词语: 亡佚 久佚 以佚待劳 丰佚 仙姿佚貌 乐佚 自佚 优佚 邪佚 好佚恶劳 讹佚 安

解释词语“籀读”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籀读: 拼音:zhòu dú 注音:ㄓㄡˋ ㄉㄨˊ 词语解释: 诵读。 章炳麟 《检论·序种姓上》:“人知氏而忘繫姓,赖有《世本》公子谱等,识其始卒,然弗能人人籀读。” 词语分字解释: “籀” 的基本字义: 〔~文〕古代的一种字体。中国春秋战国时流行于秦国,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亦称“大篆”。 阅读:~读(读书)。~绎(阅读并理出文章的脉络)。 含有“籀” 的词语: 内籀 外籀 鸟籀 古籀 讽籀 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