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语“时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时祀: 拼音:shí sì 注音:ㄕㄧˊ ㄙㄧˋ 词语解释: 四时的祭祀。《周礼·地官·牧人》:“凡时祀之牲,必用牷物。” 郑玄 注:“时祀,四时所常祀,谓山川以下,至四方百物。”《吕氏春秋·诚廉》:“昔者 神农氏 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福。”《宋史·乐志七》:“钦若高穹,吉蠲时祀。” 词语分字解释: “时” 的基本字义: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较长的时间:~代

解释词语“供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供祀: 拼音:gòng sì 注音:ㄍㄨㄙˋ ㄙㄧˋ 词语解释: 谓供给祭祀。《晋书·礼志上》:“古之圣王,躬耕帝藉,以供郊庙之粢盛。近世以来,耕藉止於数步之中,空有慕古之名,曾无供祀训农之实。” 祭祀,奉祀。 巴金 《鬼》:“要我认真地一一供祀起来,说不定会使我倾家荡产也未可知。” 词语分字解释: “供” 的基本字义: 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给(jǐ)。~求。~应。~需。~销。提~。~不应

解释词语“承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承祀: 拼音:chéng sì 注音:ㄔㄥˊ ㄙㄧˋ 词语解释: 主持祭祀。指继承帝位。《诗·鲁颂·閟宫》:“龙旂承祀,六轡耳耳。”《汉书·韦玄成传》:“世世承祀,传之无穷。” 词语分字解释: “承” 的基本字义: 在下面接受,托着:~重。~受。 担当,应允:~担。~当。~包。~做。~认。 受到,蒙受:~蒙。~恩(蒙受恩泽)。 继续,接联:继~。~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前启后。 顺从,

解释词语“修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修祀: 拼音:xiū sì 注音:ㄒㄧㄨ ㄙㄧˋ 词语解释: 祭祀。《汉书·郊祀志下》:“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 词语分字解释: “修” 的基本字义: 装饰,使完美:~饰。~辞。装~。 整治,恢复完美:~复。~治。~缮(修理)。~浚(修理疏通)。~好。~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剪或削:~剪。 兴建,建造:~建。~筑。 编纂,撰写:~书。~史。~纂。 (学 含有“修” 的词语:

解释词语“配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配祀: 拼音:pèi sì 注音:ㄆㄟˋ ㄙㄧˋ 词语解释: 合祭;祔祀。《易·豫》“以配祖考” 唐 孔颖达 疏:“配祀明堂,五分之帝,以考 文王 也。”《清史稿·礼志五》:“悉命復旧,并配祀东廡。” 词语分字解释: “配” 的基本字义: 两性结合:~偶。~种(zhǒnɡ)。 相互分工合作:~合。~器。 用适当的标准加以调和:~料。~制。~伍。~药。~色。~餐。 有计划地分派、安排:~备。~置。~

解释词语“清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清祀: 拼音:qīng sì 注音:ㄑㄧㄥ ㄙㄧˋ 词语解释: 古代十二月腊祭的别称。始于 殷 ,后代因循未改。一说始于 伊耆 。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四代腊之别名: 夏 曰嘉平, 殷 曰清祀, 周 曰大蜡, 汉 曰腊。” 南朝 宋 孔欣 《祠太庙》诗:“束带从王事,结缨奉清祀。”《元史·礼乐志三》:“望瘞位,奏《肃事之曲》……礼成文备,歆受清祀。” 词语分字解释: “清” 的基本字义: 水

解释词语“丰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丰祀: 拼音:fēng sì 注音:ㄈㄥ ㄙㄧˋ 词语解释: 丰盛的祭祀。谓祭祀隆重。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若命可以重祷延,疾可以丰祀除,则富姓可以必长生,而贵人可以无疾病也。” 宋 魏了翁 《题袁天将追远亭》诗:“美官孰与承颜乐,丰祀何如啜菽懽。” 明 吴宽 《曲阜重修夫子庙碑》:“褒以鸿名,秩以丰祀。” 词语分字解释: “丰” 的基本字义: 容貌好看:~润。~腴(a.身体丰满;b.富

解释词语“阳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阳祀: 拼音:yáng sì 注音:ㄧㄤˊ ㄙㄧˋ 词语解释: 指祭天及宗庙。《周礼·地官·牧人》:“凡阳祀,用騂牲,毛之。” 郑玄 注:“阳祀,祭天於南郊及宗庙。” 贾公彦 疏:“阴祀,祭地北郊及社稷也,并阳祀祭天於南郊及宗庙者,但天神与宗庙为阳,地与社稷为阴。” 词语分字解释: “阳” 的基本字义: 明亮。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

解释词语“次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次祀: 拼音:cì sì 注音:ㄘㄧˋ ㄙㄧˋ 词语解释: 古代指对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的祭祀。因其仪式次于祭天地、宗庙的大祀,故称。《周礼·春官·肆师》:“立次祀,用牲币。”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大祀又有宗庙,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岳。” 词语分字解释: “次” 的基本字义: 第二:~日。~子。~等。~要。 质量、品质较差的:~品。~货。 等第,顺序:~第

解释词语“郊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郊祀: 拼音:jiāo sì 注音:ㄐㄧㄠ ㄙㄧˋ 词语解释: (1).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郊谓大祀,祀为群祀。《汉书·郊祀志下》:“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祭天於南郊,就阳之义也;瘞地於北郊,即阴之象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鲍照<戎行>》:“孟冬郊祀月,杀气起严霜。”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至遇军国郊祀之大费,则遣使铲刷,殆无餘藏

解释词语“祖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祖祀: 拼音:zǔ sì 注音:ㄗㄨˇ ㄙㄧˋ 词语解释: 祭祖。 清 卓尔堪 《螺髻庵》诗序:“今 金陵 贤士大夫,襄復祖祀。” 词语分字解释: “祖” 的基本字义: 父亲的上一辈:~父。~考。~母。~妣。 称与祖父同辈的人:外~父。外~母。 先代:~宗。~业。~制。~祭。~国。 初,开始:鼻~。 某种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师。 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送行:“五月金陵西, 含有“祖” 的词语: 祖

解释词语“昭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昭祀: 拼音:zhāo sì 注音:ㄓㄠ ㄙㄧˋ 词语解释: 明祀。《国语·楚语下》:“从其时享,虔其宗祝,道其顺辞,以昭祀其先祖。” 词语分字解释: “昭” 的基本字义: 光明:~明。~~(a.明亮的样子,如“日月~~”;b.明白事理。如“贤者以其~~,使人~~”)。 明显,显著:~著。~彰。~布。~雪(揭明真情,洗清冤枉)。 含有“昭” 的词语: 昭速 昭升 昭仁殿 昭然 昭稣 昭邱 昭然若揭

解释词语“故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故祀: 拼音:gù sì 注音:ㄍㄨˋ ㄙㄧˋ 词语解释: 按惯例举行的祭祀。《管子·幼官》:“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 词语分字解释: “故” 的基本字义: 意外的事情:事~。变~。~障。 原因:缘~。原~。 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明知~犯。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 含有“故

解释词语“毖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毖祀: 拼音:bì sì 注音:ㄅㄧˋ ㄙㄧˋ 词语解释: 谨慎祭祀。《书·洛诰》:“予冲子夙夜毖祀。” 孔 传:“言政化由公而立,我童子徒早起夜寐,慎其祭祀而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毖祀钦明,祝史惟谈。” 宋 欧阳修 《翠旌诗》:“竹宫歌毖祀,雅曲播遗声。” 词语分字解释: “毖” 的基本字义: 谨慎:惩前~后(接受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重犯)。 操劳:“无~于恤”。

解释词语“麴室”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麴室: 词语解释: 制酒的作坊。 唐 皮日休 《酒瓮》诗:“移来近麴室,倒处临糟牀。” 词语分字解释: “麴” 的基本字义: 同曲。 姓。 含有“麴” 的词语: 方麴 米麴 红麴 祀麴 枕麴藉糟 青州麴 香麴 盐麴钱 笨麴 颐麴 新麴 糟麴 麴滓 麴秀才 麴糵 麴院 麴行 麴蘖 麴引钱 麴孽 “室” 的基本字义: 屋子,房间,亦指家:居~。教~。会客~。温~。引狼入~。 家,家族:皇~。女有家,男

解释词语“邦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邦祀: 拼音:bāng sì 注音:ㄅㄤ ㄙㄧˋ 词语解释: 国家的祭祀。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爵同 齐 鲁 ,邦祀絶亡。” 词语分字解释: “邦” 的基本字义: 国:友~。邻~。~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国(国家)。~人(本国的人)。 含有“邦” 的词语: 邦礼 邦经 邦寄 邦侯 邦禁 邦纪 邦翰 邦桀 邦计 邦杰 邦国 邦籍 邦节 邦贯 邦极 邦教 邦赋 邦畿 邦交 邦符

解释词语“祀物”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祀物: 拼音:sì wù 注音:ㄙㄧˋ ㄨˋ 词语解释: 祭祀所用的贡物。多指牺牲之类。《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 郑玄 注:“祀贡者,牺牲之物。” 词语分字解释: “祀” 的基本字义: 祭:祭~。~天。~祖。 中国殷代指年:十有三~。 含有“祀” 的词语: 祀坛 祀祭 祀牲 祀土 祀纪 祀社 祀田 祀孤 祀舍 祀天 祀麴 祀姑 祀曲 祀贡 祀

解释词语“来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来祀: 拼音:lái sì 注音:ㄌㄞˊ ㄙㄧˋ 词语解释: 来年;后世。 汉 王充 《论衡·答佞》:“ 太史公 记功,故高来祀,记録成则著效明验,揽载高卓,以 仪 ( 张仪 )、 秦 ( 苏秦 )功美,故列其状。”一本作“来禩”。《宋书·谢灵运传》:“拨 楚 旅之休烈,传芳素於来祀。” 词语分字解释: “来” 的基本字义: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

解释词语“庙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庙祀: 拼音:miào sì 注音:ㄇㄧㄠˋ ㄙㄧˋ 词语解释: (1).即太祝。为 汉 代太常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祝为祠祀, 武帝 太初 元年更曰庙祀。” (2).立庙奉祀。 唐 元稹 《告祀曾祖父》:“ 唐 制:位五品皆庙祀。” 宋 曾巩 《为人后议》:“号位不敢以非礼有加也,庙祀不敢以非礼有奉也。” 词语分字解释: “庙” 的基本字义: 供奉祖先的房屋:家~。

解释词语“常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常祀: 拼音:cháng sì 注音:ㄔㄤˊ ㄙㄧˋ 词语解释: 固定的祭祀。《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礼不卜常祀。”《新唐书·礼乐志一》:“凡岁之常祀,二十有二。” 元 文矩 《题中庆学庙壁》诗:“素王万世师,国经有常祀。” 词语分字解释: “常” 的基本字义: 长久,经久不变:~数。~量(亦称“恒量”)。~项。~任。~年。~驻。~住。~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客。时~。经~。 普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