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衡情酌理”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衡情酌理: 拼音:héng qíng zhuó lǐ成语简拼:hqzl注音:ㄏㄥˊ ㄑㄧㄥˊ ㄓㄨㄛˊ ㄌㄧˇ发音:(\"xxzl.com.4072027385376\");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衡情度理 成语用法: 作宾语、状语;指考虑 成语解释: 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成语出处: 《宦海》第四回:“这两位师老爷援古证今,衡情酌理的把‘古

解释成语“即事穷理”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即事穷理: 拼音:jí shì qióng lǐ成语简拼:jsql注音:ㄐㄧˊ ㄕㄧˋ ㄑㄩㄥˊ ㄌㄧˇ发音:(\"xxzl.com.4072032535538\"); 成语繁体:即事窮理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追究事理 成语解释: 谓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 成语出处: 清·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

解释成语“揆理度势”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揆理度势: 拼音:kuí lǐ dù shì成语简拼:klds注音:ㄎㄨㄟˊ ㄌㄧˇ ㄉㄨㄛˊ ㄕㄧˋ发音:(\"xxzl.com.4072039285812\"); 成语繁体:揆理度勢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用于分析局势 成语解释: 衡量道理,揣度情势。 成语出处: 清·林则徐《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与概断各国贸易,

解释成语“理不胜辞”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理不胜辞: 拼音:lǐ bù shèng cí成语简拼:lbsc发音:(\"xxzl.com.4072043355975\"); 成语繁体:理不勝辭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理不胜词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文章等 成语解释: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成语例子: 写议论文并不一定要求强

解释成语“理正词直”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理正词直: 拼音:lǐ zhèng cí zhí成语简拼:lzcz注音:ㄌㄧˇ ㄓㄥˋ ㄘㄧˊ ㄓㄧˊ发音:(\"xxzl.com.4072044175999\"); 成语繁体:理正詞直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成语出处: 宋·楼钥《答綦君更生论文书》:“心平气和,理正词直,然后为文

解释成语“名正理顺”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名正理顺: 拼音:míng zhèng lǐ shùn成语简拼:mzls注音:ㄇㄧㄥˊ ㄓㄥˋ ㄌㄧˇ ㄕㄨㄣˋ发音:(\"xxzl.com.4072056146247\"); 成语繁体:名正理順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名正言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说话 成语解释: 谓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成语出处: 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

解释成语“逆天违理”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逆天违理: 拼音:nì tiān wéi lǐ成语简拼:ntwl发音:(\"xxzl.com.4072101526306\"); 成语繁体:逆天違理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逆天悖理、逆天背理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违背常规 成语解释: 指违背天道常理。亦作“逆理违天”。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孝武帝纪》:“诚逆天违理而不见时也

解释成语“气壮理直”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气壮理直: 拼音:qì zhuàng lǐ zhí成语简拼:qzlz注音:ㄑㄧˋ ㄓㄨㄤˋ ㄌㄧˇ ㄓㄧˊ发音:(\"xxzl.com.4072108496564\"); 成语繁体:氣壯理直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理直气壮反义词:理屈词穷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在理 成语解释: 谓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成语出处: 义侠《为滇越铁路

解释成语“切理厌心”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切理厌心: 拼音:qiē lǐ yàn xīn成语简拼:qlyx注音:ㄑㄧㄝ ㄌㄧˇ ㄧㄢˋ ㄒㄧㄣ发音:(\"xxzl.com.4072111556689\"); 成语繁体:切理厭心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切理会心、切理餍心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成语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解释成语“入理切情”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入理切情: 拼音:rù lǐ qiē qíng成语简拼:rlqq注音:ㄖㄨˋ ㄌㄧˇ ㄑㄧㄝ ㄑㄧㄥˊ发音:(\"xxzl.com.4072119556884\");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说法等 成语解释: 合乎道理,切合实情。 成语出处: 清·恽敬《与秦省吾》:“侯君妙才,同携游屐,是以逸情远兴,苍莽而来,而入理切

解释成语“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理直气壮: 拼音:lǐ zhí qì zhuàng成语简拼:lzqz注音:ㄌㄧˇ ㄓㄧˊ ㄑㄧˋ ㄓㄨㄤˋ发音:(\"xxzl.com.4071939503708\"); 成语繁体:理直氣壯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振振有词、义正言辞反义词:强词夺理、理屈词穷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解释: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

解释成语“词穷理尽”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词穷理尽: 拼音:cí qióng lǐ jìn成语简拼:cqlj注音:ㄘㄧˊ ㄑㄩㄥˊ ㄌㄧˇ ㄐㄧㄣˋ发音:(\"xxzl.com.4080230423668\"); 成语繁体:詞窮理儘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理屈词穷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理亏 成语解释: 谓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 成语出处: 唐·崔致远《萧遘相公书》之二:“仰干陶冶,敬托笺毫,

解释成语“格不相入”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格不相入: 拼音:gé bù xiāng rù成语简拼:gbxr注音:ㄍㄜˊ ㄅㄨˋ ㄒㄧㄤ ㄖㄨˋ发音:(\"xxzl.com.40806011412096\");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格格不入反义词:水乳交融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思想感情、言行 成语解释: 犹言格格不入。 成语出处: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如果专是

解释成语“纵理入口”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纵理入口: 拼音:zòng lǐ rù kǒu注音:ㄗㄨㄙˋ ㄌㄧˇ ㄖㄨˋ ㄎㄡˇ成语繁体:縱理入口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纵理:嘴两角的横纹。迷信说法,认为嘴两角的横纹进入口里,是饿死的相貌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许负指其口曰:‘有纵理入口,此饿死法也。’” 成语分字解释: “纵” 的

解释成语“理固当然”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理固当然: 拼音:lǐ gù dāng rán成语繁体:理固當然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理所当然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理应如此 成语解释: 理:道理;当然:应该这样。按道理应当这样 成语出处: 宋·苏轼《始皇论中》:“始皇既平天下,分都邑,置守宰,理固当然。” 成语例子: 清·无名氏《说唐》第二回:“汝之理论,理固当然,但知其

解释成语“洞彻事理”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洞彻事理: 拼音:dòng chè shì lǐ成语简拼:dcsl发音:(\"xxzl.com.40807092014959\"); 成语繁体:洞徹事理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洞达事理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成语例子: 我们要洞彻事理,才能很好处理英语翻译:be

解释成语“三等九格”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三等九格: 拼音:sān děng jiǔ gé成语简拼:sdjg注音:ㄙㄢ ㄉㄥˇ ㄐㄧㄨˇ ㄍㄜˊ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三等九般、三六九等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许多等级和类别 成语解释: 犹三六九等。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孟玉楼道:‘娘,不是这等说,李大姐倒也罢了,没甚么倒吃了他爹恁三等九格的。’”

解释成语“断事以理”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断事以理: 拼音:duàn shì yǐ lǐ成语繁体:斷事以理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断:判断;理:道理。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成语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陈义设法,断事以理。” 成语分字解释: “断” 的基本字义: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