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被发徒跣”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被发徒跣: 拼音:pī fà tú xiǎn成语繁体:被發徒跣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徒跣:赤脚步行。披散头发,赤脚走路。形容悲痛到极点 成语出处: 《魏书·徒何慕容廆传》:“及葬,熙被发徒跣步从。” 成语例子: 《清史稿·王均妻汤传》:“汤使僮午求均尸,三日始得之,被发徒跣赴尸所,哭几绝。” 成语分字解释:

解释成语“科头跣足”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科头跣足: 拼音:kē tóu xiǎn zú成语简拼:ktxz注音:ㄎㄜ ㄊㄡˊ ㄒㄧㄢˇ ㄗㄨˊ发音:(\"xxzl.com.4080151192682\"); 成语繁体:科頭跣足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科头赤足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成语解释: 光着头赤着脚。 成语出处: 宋 田昼《筑长堤》:“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

解释成语“跣足科头”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跣足科头: 拼音:xiǎn zú kē tóu成语简拼:xzkt发音:(\"xxzl.com.4080310335078\"); 成语繁体:跣足科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科头跣足、科头赤足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形象不整 成语解释: 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成语出处: 《史记 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跿跔科头。《新五代史 王彦章传》:“

解释成语“披头跣足”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披头跣足: 拼音:pī tóu xiǎn zú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蓬头跣足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跣足:光脚。头发散乱,打着赤脚。形容十分狼狈或穷困潦倒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军士曰:‘恰才见甘夫人披头跣足,相随一伙百姓妇女,投南而走。’”英语翻译:with disordered hair

解释成语“被发跣足”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被发跣足: 拼音:pī fà xiǎn zú注音:ㄆㄧ ㄈㄚˋ ㄒㄧㄢˇ ㄗㄨˊ成语繁体:被發跣足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科头跣足、披发跣足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成语解释: 被发:披散头发;跣足:赤脚。披散头发,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成语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侃》:“瞥见一画衣女子,被发跣足,冒风而至,连呼:‘三郎救

解释成语“蓬头跣足”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蓬头跣足: 拼音:péng tóu xiǎn zú成语简拼:ptxz注音:ㄆㄥˊ ㄊㄡˊ ㄒㄧㄢˇ ㄗㄨˊ发音:(\"xxzl.com.4080302044593\"); 成语繁体:蓬頭跣足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科头跣足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外表 成语解释: 蓬:散乱。跣:赤脚。头发散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亦作“披头跣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