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铭感不忘”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铭感不忘: 拼音:míng gǎn bù wàng成语简拼:mgbw发音:(\"xxzl.com.40807413316561\"); 成语繁体:銘感不忘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铭记在心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永远记在心上 成语解释: 铭:在器物上刻字,比喻记在心里。深刻地记在心里,感激不忘。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七回:“得蒙

解释成语“托凤攀龙”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托凤攀龙: 拼音:tuō fèng pān lóng成语简拼:tfpl注音:ㄊㄨㄛ ㄈㄥˋ ㄆㄢ ㄌㄨㄙˊ发音:(\"xxzl.com.4072357451515\"); 成语繁体:托鳳攀龍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攀龙附凤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巴结别人 成语解释: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

解释成语“向隅之感”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向隅之感: 拼音:xiàng yú zhī gǎn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向隅:面朝屋子的角落。指失望的感觉 成语出处: 鲁迅《记“发薪”》:“然而还有薪水的和新近加俸的呢,可就不免有向隅之感。” 成语分字解释: “向” 的基本字义: 对着,朝着,与背相对:~背(bèi )。~北。 目标,意志所趋:志~。

解释成语“攀龙托凤”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攀龙托凤: 拼音:pān lóng tuō fèng注音:ㄆㄢ ㄌㄨㄙˊ ㄊㄨㄛ ㄈㄥˋ成语繁体:攀龍托鳳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攀龙附凤、扳龙附凤反义词:敬而远之、视同路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巴结别人 成语解释: 攀:高攀,接近;托:依附。比喻巴结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成语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次有攀龙托凤

解释成语“托物感怀”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托物感怀: 拼音:tuō wù gǎn huái成语简拼:twgh注音:ㄊㄨㄛ ㄨˋ ㄍㄢˇ ㄏㄨㄞˊ发音:(\"xxzl.com.40806121412869\"); 成语繁体:托物感懷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成语出处: 清·汪琬《说铃》:“故能托物感怀,缠绵凄恻,若使饥寒切肤,亦

解释成语“游心寓目”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游心寓目: 拼音:yóu xīn yù mù成语简拼:yxym注音:ㄧㄡˊ ㄒㄧㄣ ㄧㄩˋ ㄇㄨˋ发音:(\"xxzl.com.4080315005420\");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留心观看。 成语出处: 《晋书·干宝传》:“群言百家不可胜览,耳目所受不可胜载,今粗取足以演八略之旨,成其徽说而已。幸将来好事之士录

解释成语“动天地,感鬼神”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动天地,感鬼神: 拼音:dòng tiān dì,gǎn guǐ shén成语繁体:動天地,感鬼神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动天地,泣鬼神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感人的事迹等 成语解释: 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 成语出处: 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成语例子:

解释成语“假名托姓”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假名托姓: 拼音:jiǎ míng tuō xìng成语简拼:jmtx注音:ㄐㄧㄚˇ ㄇㄧㄥˊ ㄊㄨㄛ ㄒㄧㄥˋ发音:(\"xxzl.com.4072034175591\"); 成语繁体:叚名托姓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冒名顶替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冒名 成语解释: 冒充别人姓名。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3回:“俺哥哥不是

解释成语“霜露之感”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霜露之感: 拼音:shuāng lù zhī gǎn成语简拼:slzg注音:ㄕㄨㄤ ㄌㄨˋ ㄓㄧ ㄍㄢˇ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霜露之思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成语解释: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成语例子: 宋·曾巩《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父师

解释成语“寓言十九”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寓言十九: 拼音:yù yán shí jiǔ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作文等 成语解释: 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十分之九是寓言。泛指文章的情节多属虚构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成语例子: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白岩托迹微官,滑稽玩世,故作此以寄诙嘲,寓言十九,是

解释成语“风树之感”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风树之感: 拼音:fēng shù zhī gǎn成语繁体:風樹之感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风树之悲、风木之悲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父母亡故的悲伤 成语解释: 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成语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成语例子: 《南齐书·虞玩之传》:“特以丁运孤

解释成语“今昔之感”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今昔之感: 拼音:jīn xī zhī gǎn成语简拼:jxzg发音:(\"xxzl.com.40806261913045\");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表示对世事的感慨 成语解释: 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4回:“诸旧好俱在,谭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凄怅莫状。”成语辨形:昔,不能写作“惜”。 成

解释成语“感篆五中”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感篆五中: 拼音:gǎn zhuàn wǔ zhōng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迹等 成语解释: 篆:铭刻;五中:内心。形容使人内心深受感动 成语出处: 李脃人《暴风雨前》第四部分:“在府厚扰月余,承以家人待我,感篆五中!” 成语分字解释: “感” 的基本字义: 觉出:~触。~觉。~性。~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解释成语“感深肺腑”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感深肺腑: 拼音:gǎn shēn fèi fǔ成语简拼:gsff注音:ㄍㄢˇ ㄕㄣ ㄈㄟˋ ㄈㄨˇ发音:(\"xxzl.com.40807431816671\");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感人肺腑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成语解释: 犹言感人肺腑。 成语出处: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过道台听了,心上甚是钦佩;又想起

解释成语“随寓随安”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随寓随安: 拼音:suí yù suí ān成语简拼:sysa注音:ㄙㄨㄟˊ ㄧㄩˋ ㄙㄨㄟˊ ㄢ发音:(\"xxzl.com.4072138206965\");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随寓而安、随遇而安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能顺应环境 成语解释: 犹言随遇而安。 成语出处: 宋·魏了翁《浪淘沙》词:“世念久阑珊,随寓随安

解释成语“托物寓兴”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托物寓兴: 拼音:tuō wù yù xīng成语简拼:twyx注音:ㄊㄨㄛ ㄨˋ ㄧㄩˋ ㄒㄧㄥ发音:(\"xxzl.com.4072357341510\"); 成语繁体:托物寓興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托物寓感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成语解释: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成语出处: 《宣和画谱·文同》:“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寓兴,则见

解释成语“托公报私”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托公报私: 拼音:tuō gōng bào sī成语简拼:tgbs注音:ㄊㄨㄛ ㄍㄨㄙ ㄅㄠˋ ㄙㄧ发音:(\"xxzl.com.4072358001520\"); 成语繁体:托公報私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官报私仇、公报私仇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成语解释: 借公事报私怨。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方进

解释成语“汉武托孤”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汉武托孤: 拼音:hàn wǔ tuō gū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 成语解释: 汉武:汉武帝;孤:遗孤。汉武帝把8岁的儿子托霍光辅佐 成语例子: 汉武托孤的故事就这样得以流传成语故事: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大将军的弟弟霍光被汉武帝任命为光禄大夫,侍奉汉武帝20多年。汉武帝年事已高,几个儿子争夺帝位而发生变故。汉武帝

解释成语“托钵沿门”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托钵沿门: 拼音:tuō bō yán mén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沿门托钵、沿门持钵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乞讨 成语解释: 钵:僧尼的食器。比喻挨家乞求施舍 成语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昼则托钵沿门,夜则栖身檐下,盖不知几经日矣。”英语翻译:beg for alms from house to house 成语分字解释: “托” 的

解释成语“感遇忘身”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感遇忘身: 拼音:gǎn yù wàng shēn成语简拼:gyws发音:(\"xxzl.com.4080504039505\");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表示忠心的套话 成语解释: 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成语出处: 《晋书·庚亮传》:“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