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世外桃源”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世外桃源: 拼音:shì wài táo yuán成语简拼:swty注音:ㄕㄧˋ ㄨㄞˋ ㄊㄠˊ ㄧㄨㄢˊ发音:(\"xxzl.com.40805555011703\"); 成语繁体:丗外桃源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洞天福地反义词:人间地狱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解释: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

解释成语“内应外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内应外合: 拼音:nèi yīng wài hé成语繁体:内應外合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里应外合反义词:孤立无援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相互配合 成语解释: 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成语出处: 《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祁山战邓艾》:“忽报有内应外合之兵,蜀军溃散。” 成语例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

解释成语“置之度外”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置之度外: 拼音:zhì zhī dù wài成语简拼:zzdw注音:ㄓㄧˋ ㄓㄧ ㄉㄨˋ ㄨㄞˋ发音:(\"xxzl.com.40807055914727\");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漠然置之反义词: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解释: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

解释成语“丑事外扬”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丑事外扬: 拼音:chǒu shì wài yáng注音:ㄔㄡˇ ㄕㄧˋ ㄨㄞˋ ㄧㄤˊ成语繁体:醜事外揚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臭名远扬反义词:家丑不外扬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出丑 成语解释: 不光彩、见不得人的事在外面到处传扬 成语例子: 我们不希望丑事外扬英语翻译:wash one\'s dirty linen in publi

解释成语“出人望外”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出人望外: 拼音:chū rén wàng wai成语简拼:crww注音:ㄔㄨ ㄖㄣˊ ㄨㄤˋ ㄨㄞˋ发音:(\"xxzl.com.40807090714942\"); 成语繁体:出人朢外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出人意表、出人意外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成语解释: 犹出人意表。 成语出处: 宋·叶適《高夫人墓志铭》

解释成语“溢于言外”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溢于言外: 拼音:yì yú yán wài成语简拼:yyyw注音:ㄧˋ ㄧㄩˊ ㄧㄢˊ ㄨㄞˋ发音:(\"xxzl.com.40806092012657\");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溢于言表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思想感情 成语解释: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

解释成语“变生意外”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变生意外: 拼音:biàn shēng yì wài成语繁体:變生意外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变生不测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意外发生变故 成语解释: 变:变化。指意外发生变故 成语出处: 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枢密赵文正公》:“时甫罹大变,众心未一,事机少忽,变生意外。” 成语例子: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本是这

解释成语“致之度外”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致之度外: 拼音:zhì zhī dù wài成语简拼:zzdw注音:ㄓㄧˋ ㄓㄧ ㄉㄨˋ ㄨㄞˋ发音:(\"xxzl.com.40807473616865\");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置之度外反义词:耿耿于怀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指不放在心上。同“置之度外”。 成语出处: 《北史 薛辩传》:“朕且含养,致之度外,勿以言辞相析。”

解释成语“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拼音: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反义词:任人唯亲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

解释成语“外亲内疏”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外亲内疏: 拼音:wài qīn nèi shū注音:ㄨㄞˋ ㄑㄧㄣ ㄣㄟˋ ㄕㄨ成语繁体:外親内疎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表里不一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表里不一 成语解释: 疏:疏远。外表亲密无间,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不料此人外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