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拼音: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成语繁体: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谓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 成语出处: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

解释成语“武人不惜死”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武人不惜死: 拼音:wǔ rén bù xī sǐ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惜:吝惜。指武官不怕死 成语出处: 《宋史·岳飞传》:“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成语分字解释: “武” 的基本字义: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

解释成语“弄文轻武”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弄文轻武: 拼音:nòng wén qīng wǔ成语繁体:弄文輕武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轻视武力 成语解释: 弄:戏弄,玩弄。耍弄文士的策略,轻视运用武力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绍怒曰:‘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 成语例子: 弄文轻武的做法太片面了 成语分字解释: “弄” 的基本字义:

解释成语“黄钟毁弃,瓦缶雷鸣”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黄钟毁弃,瓦缶雷鸣: 拼音:huáng zhōng huǐ qì, wǎ fǒu léi míng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成语用法: 作定语、分句;指贤人不被所用 成语解释: 黄钟:大钟;瓦缶:瓦锅。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 成语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鼠辈鸱张

解释成语“抛妻弃子”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抛妻弃子: 拼音:pāo qī qì zǐ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抛妻弃孩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抛:丢弃。丢弃妻子儿女。形容逃难时的凄惨状况或分居两地的情景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成语分字解释: “抛” 的基本字义: 投,扔:~掷。~撒(亦作“抛

解释成语“文修武偃”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文修武偃: 拼音:wén xiū wǔ yǎn成语简拼:wxwy注音:ㄨㄣˊ ㄒㄧㄨ ㄨˇ ㄧㄢˇ发音:(\"xxzl.com.4080309204984\");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武偃文修反义词:兵荒马乱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谓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 唐·王起《鼋鼍为梁赋》:“我皇仁治道丰,文修武

解释成语“偃武修文”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偃武修文: 拼音:yǎn wǔ xiū wén成语简拼:ywxw注音:ㄧㄢˇ ㄨˇ ㄒㄧㄨ ㄨㄣˊ发音:(\"xxzl.com.4071845021617\");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反义词:兵荒马乱、烽火连天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停止战斗 成语解释: 偃:停止;修:致力于。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成语

解释成语“曳兵弃甲”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曳兵弃甲: 拼音:yè bīng qì jiǎ成语简拼:ybqj注音:ㄧㄜˋ ㄅㄧㄥ ㄑㄧˋ ㄐㄧㄚˇ发音:(\"xxzl.com.407231204570\"); 成语繁体:曳兵棄甲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丢盔弃甲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用于战败 成语解释: 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成语出处: 陈毅《过

解释成语“弃信忘义”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弃信忘义: 拼音:qì xìn wàng yì成语繁体:棄信忘義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背信弃义、背信负义、弃信违义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 成语解释: 弃:丢弃;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成语出处: 《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英语翻译:play false 成语分字解释

解释成语“武艺超群”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武艺超群: 拼音:wǔ yì chāo qún成语简拼:wycq发音:(\"xxzl.com.4080411377575\"); 成语繁体:武藝超羣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武艺高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

解释成语“一蹴可就”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一蹴可就: 拼音:yī cù kě jiù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一蹴而就、一蹴而成、一蹴而得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一下子就成功 成语解释: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成语出处: 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成语分字解释: “一” 的基本

解释成语“圣神文武”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圣神文武: 拼音:shèng shén wén wǔ成语简拼:ssww注音:ㄕㄥˋ ㄕㄣˊ ㄨㄣˊ ㄨˇ成语繁体:聖神文武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褒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夸奖称赞人 成语解释: 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成语出处: 《书 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成语例子: 身女子也,则虽圣神文武,不得仁宦。★康有为《

解释成语“修文偃武”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修文偃武: 拼音:xiū wén yǎn wǔ成语简拼:xwyw注音:ㄒㄧㄨ ㄨㄣˊ ㄧㄢˇ ㄨˇ发音:(\"xxzl.com.4072041395901\");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偃武修文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政策等 成语解释: 提倡文教,停息武备。 成语出处: 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

解释成语“极武穷兵”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极武穷兵: 拼音:jí wǔ qióng bīng成语简拼:jwqb注音:ㄐㄧˊ ㄨˇ ㄑㄩㄥˊ ㄅㄧㄥ发音:(\"xxzl.com.4072033315562\"); 成语繁体:極武窮兵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黩武穷兵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发动战争 成语解释: 黩武。滥用武力。 成语出处: 《周书·韦孝宽传》:“且君辅翼幼主,位

解释成语“黩武穷兵”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黩武穷兵: 拼音:dú wǔ qióng bīng成语简拼:dwqb注音:ㄉㄨˊ ㄨˇ ㄑㄩㄥˊ ㄅㄧㄥ发音:(\"xxzl.com.4080119561818\"); 成语繁体:黷武窮兵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穷兵黩武、兴师动众反义词:和平共处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发动战争 成语解释: 滥用兵力,任意征讨 成语出处: 《周书 武帝纪论》:“若使翌

解释成语“倒戈弃甲”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倒戈弃甲: 拼音:dǎo gē qì jiǎ成语繁体:倒戈棄甲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倒戈卸甲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认输投降 成语解释: 倒:颠倒,翻转;弃:抛弃。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汝若上识天时,下穷人事,倒戈弃甲,束手归命,犹不庙绝血食。” 成语例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

解释成语“弃甲投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弃甲投戈: 拼音:qì jiǎ tóu gē成语简拼:qjtg注音:ㄑㄧˋ ㄐㄧㄚˇ ㄊㄡˊ ㄍㄜ发音:(\"xxzl.com.4072107386519\"); 成语繁体:棄甲投戈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弃甲抛戈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战争等 成语解释: 谓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成语出处: 彭芬《署督部堂与司道绅耆致全省官绅电》

解释成语“韬戈偃武”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韬戈偃武: 拼音:tāo gē yǎn wǔ成语简拼:tgyw注音:ㄊㄠ ㄍㄜ ㄧㄢˇ ㄨˇ发音:(\"xxzl.com.4072041075878\"); 成语繁体:韜戈偃武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韬戈卷甲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收藏兵器,停止武备。谓息兵修文。 成语出处: 《隋书·炀帝纪》:“译靡绝时,书无虚目,

解释成语“知错就改”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知错就改: 拼音:zhī cuò jiù gǎi成语繁体:知錯就改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褒义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知过必改反义词:屡教不改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人谦虚 成语解释: 知道自己错了就立即改正 成语出处: 王朔《刘慧芳》:“我这人缺点很多,知错就改便是其中之一。” 成语例子: 真正做到知错就改是不容易的成语故事:尚书令左雄曾推荐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

解释成语“文武双全”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文武双全: 拼音:wén wǔ shuāng quán成语简拼:wwsq注音:ㄨㄣˊ ㄨˇ ㄕㄨㄤ ㄑㄨㄢˊ发音:(\"xxzl.com.4080402016938\"); 成语繁体:文武雙全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文武全才、能文能武反义词:不文不武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能文能武 成语解释: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