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语“寄灭”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寄灭: 拼音:jì miè 注音:ㄐㄧˋ ㄇㄧㄝ ˋ 词语解释: 或存或灭。犹言恍惚。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三:“但恐羈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词语分字解释: “寄” 的基本字义: 托付:~托。~存。~情。~怀。~意。 依靠,依附:~居。~食。~生虫。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信。~钱。 认的亲属:~父。~母。~子。 含有“寄” 的词语: 寄目 寄名符 寄任 寄名 寄母

解释词语“寄母”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寄母: 拼音:jì mǔ 注音:ㄐㄧˋ ㄇㄨˇ 词语解释: ◎ 寄母 jìmǔ 非生身之母,义母。也叫“寄娘” 词语分字解释: “寄” 的基本字义: 托付:~托。~存。~情。~怀。~意。 依靠,依附:~居。~食。~生虫。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信。~钱。 认的亲属:~父。~母。~子。 含有“寄” 的词语: 寄目 寄名符 寄任 寄名 寄母 寄灭 寄人檐下 寄

解释词语“寄名”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寄名: 拼音:jì míng 注音:ㄐㄧˋ ㄇㄧㄥˊ 词语解释: ◎ 寄名 jìmíng 指幼童认他人为义父母或僧尼的俗家弟子以求长寿之举 -- (1).旧时迷信,为求孩子长命而认他人为义父母,用其姓氏命名;或拜僧尼为师而不出家,谓之寄名。 清 黄生 《义府·寄名》:“今俗有生子不利,而寄名於他人者。其事已起 汉 世。按《后汉·何后纪》:后生 辩 ,养於 史道人 家,号曰 史侯

解释词语“寄任”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寄任: 拼音:jì rèn 注音:ㄐㄧˋ ㄖㄣˋ 词语解释: (1).指所委托的重要职任。 隋 江总 《为沉君理让仆射领吏部表》:“必大厦之栋梁,总其寄任;亦巨川之舟楫,未有绵力薄材。”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臣之所言,殊未尽意。重烦上听,再贬远方,削天阁之班资,夺神州之寄任。” 宋 曾巩 《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欲乞召至左右,使典司献纳,或委以藩镇,使剸治烦剧,必能上副忧勤,不负寄任。

解释词语“寄名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寄名符: 拼音:jì míng fú 注音:ㄐㄧˋ ㄇㄧㄥˊ ㄈㄨˊ 词语解释: (1).旧时迷信,恐小儿夭折,常寄名于道观为徒,道士所授之符箓,称寄名符。《红楼梦》第七四回:“那 王善保 家的带了众人,到了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拣了一番,因从 紫鹃 房中搜出两副 宝玉 往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参见“ 寄名 ”。 (2).迷信者为死后在冥中得到保佑而寄名于神佛作仆役或门徒的凭证。 李栋 王云高

解释词语“寄目”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寄目: 拼音:jì mù 注音:ㄐㄧˋ ㄇㄨˋ 词语解释: 观看;注视。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 愈 ﹞倘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元 张翥 《木兰花慢·次韵陈见心文学孤山向梅》词:“登临、不堪寄目,但青山隐隐月纷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猪嘴道人》:“ 巘 望见,兀兀如痴,寄目不暂瞬。” 词语分字解释: “寄” 的基本字义: 托付:~托。~存。~情。~怀。~意。 依靠,依

解释词语“寄主”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寄主: 拼音:jì zhǔ 注音:ㄐㄧˋ ㄓㄨˇ 词语解释: ◎ 寄主 jìzhǔ 为一种寄生物提供生存环境的生物,如人是蛔虫的寄主 -- (1).没有实权的君主。《管子·明法》:“故治乱不以法断而决於重臣;生杀之柄不制於主而在羣下,此寄生之主也。”《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不羞寄主之礼,愿为式微之宾。” 蔡东藩 《两晋演义》第二二回:“先帝不顾重轻,使三王在内总兵,大司马拥劲卒

解释词语“寄老”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寄老: 拼音:jì lǎo 注音:ㄐㄧˋ ㄌㄠˇ 词语解释: 寄托晚年。 清 曹寅 《松巅阁记》:“﹝ 眉公 ﹞将寄老兹阁,徜徉於其间,诚无异説梦也已。” 词语分字解释: “寄” 的基本字义: 托付:~托。~存。~情。~怀。~意。 依靠,依附:~居。~食。~生虫。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信。~钱。 认的亲属:~父。~母。~子。 含有“寄” 的词语: 寄目 寄名符 寄任 寄名 寄母 寄灭 寄人

解释词语“朝寄”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朝寄: 拼音:cháo jì 注音:ㄔㄠˊ ㄐㄧˋ 词语解释: 朝廷的委托。《晋书·谢安传》:“ 安 虽受朝寄,然 东山 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南朝 陈 徐陵 《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但既忝衡流,应须粉墨,庶其允当,无负朝寄耳。”《隋书·史祥传》:“帝尝赐 祥 诗曰:‘ 伯煚 朝寄重, 夏侯 亲遇深。’” 词语分字解释: “朝” 的基本字义: 早晨:~阳。~晖。~暮。~霞。~气。~思

解释词语“浮寄”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浮寄: 拼音:fú jì 注音:ㄈㄨˊ ㄐㄧˋ 词语解释: (1).无依托。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生若浮寄,惟德可论。”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浮寄孤悬,形势销弱。” (2).不定居。《新唐书·杜佑传》:“今黎苗凋瘵,天下户百三十万,陛下詔使者按比,纔得三百万,比 天宝 三分之一,就中浮寄又五之二。” 唐 唐顺之 《常熟县二烈祠记》:“其夫以羈旅浮寄江壖。” 词语分字解释:

解释词语“寄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寄学: 拼音:jì xué 注音:ㄐㄧˋ ㄒㄩㄝˊ 词语解释: (1).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 宋 王溥 《唐会要·学校》:“ 会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脩明经、进士业者,并宜隶於太学,外州县寄学及士人,并宜隶各所在官学。” (2). 明 代童生,通过捐纳或经提学考试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称为“寄学”。 俞樾 《茶香室续钞·儒士观场》引 清 张穆 《顾亭林年谱》

解释词语“寄臣”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寄臣: 拼音:jì chén 注音:ㄐㄧˋ ㄔㄣˊ 词语解释: 托身他国之臣。《孔丛子·抗志》:“臣而去国,君不扫其宗庙,则不为之服。寓乎是国,而为国服。吾既无列於 鲁 ,而祭在 衞 ,吾何服哉!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则旧君无服,明不二君之义也。” 词语分字解释: “寄” 的基本字义: 托付:~托。~存。~情。~怀。~意。 依靠,依附:~居。~食。~生虫。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信。~钱。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