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妖里妖气”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妖里妖气: 拼音:yāo lǐ yāo qì成语简拼:ylyq注音:ㄧㄠ ㄌㄧˇ ㄧㄠ ㄑㄧˋ发音:(\"xxzl.com.40807362816327\"); 成语繁体:妖裏妖氣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妖声怪气反义词:端庄大方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 成语解释: 形容女人装束奇特、举止轻狂而不正派 成语出处: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

解释成语“迷迷惑惑”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迷迷惑惑: 拼音:mí mí huò huò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反义词:一清二楚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清醒 成语解释: 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众人忙端上桂圆汤来,呷了两口,遂起身整衣。” 成语例子: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5回:“俺自闻了这股果香,心里迷迷惑

解释成语“惑世诬民”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惑世诬民: 拼音:huò shì wū mín成语简拼:hswm注音:ㄏㄨㄛˋ ㄕㄧˋ ㄨ ㄇㄧㄣˊ发音:(\"xxzl.com.4072032175514\"); 成语繁体:惑丗誣民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指蛊惑世人。 成语出处: 明刘若愚《酌中志 内臣职掌纪略》:“极厌憎释教,以为惑世诬民,最宜摈绝

解释成语“妖言惑众”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妖言惑众: 拼音:yāo yán huò zhòng成语简拼:yyhz注音:ㄧㄠ ㄧㄢˊ ㄏㄨㄛˋ ㄓㄨㄙˋ发音:(\"xxzl.com.4080400446848\"); 成语繁体:妖言惑衆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蛊惑人心、妖言惑众、蜚短流长反义词:发榜安民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解释: 妖言:没有事实根据的;荒诞离奇

解释成语“妖妖娆娆”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妖妖娆娆: 拼音:yāo yāo ráo ráo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多用于女性 成语解释: 指女性娇艳美好或有诱惑感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那簇人歇下轿,养娘扶女子出了轿,径望珢岳门内,袅袅娜娜,妖妖娆娆走进去。” 成语例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一个个擦着粉,戴着花,妖妖娆娆

解释成语“发蒙解惑”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发蒙解惑: 拼音:fā méng jiě huò成语简拼:fmjh发音:(\"xxzl.com.4071945593974\"); 成语繁体:發蒙解惑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发蒙解缚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启蒙 成语解释: 发蒙:启发蒙昧;解惑:解除疑惑。指启发开导,脱离蒙昧,解除疑惑。 成语出处: 汉·枚乘《七发》:“故曰发蒙解惑,不足

解释成语“投杼之惑”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投杼之惑: 拼音:tóu zhù zhī huò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投杼之疑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谣言 成语解释: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成语出处: 《梁书·侯景传》:“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

解释成语“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拼音:guó jiā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成语例子: 《三国志通俗演

解释成语“国之将亡,必有妖孽”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拼音:guó zhī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成语分字解释: “国” 的

解释成语“疑疑惑惑”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疑疑惑惑: 拼音:yí yí huò huò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半信半疑 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指人的心情 成语解释: 怀疑别人,疑虑不安,犹豫不定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自从昨夜见鬼,心中总是疑疑惑惑的,如今听了大了这些话,不觉把素日的心性改了一半,已有三分信意。” 成语例子: 浩然《艳阳天》第19章:“萧

解释成语“疑惑不解”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疑惑不解: 拼音:yí huò bù jiě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迷惑不解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心中怀疑,不明白 成语出处: 顾寄南《黄桥烧饼》:“他疑惑不解。陈毅同志告诉他,这是准备给俘虏吃的。” 成语例子: 陆天明《省委书记》:“马小扬接过外衣,疑惑不解地问:‘您不跟我们一起走?’”其他语言:vor

解释成语“质疑辨惑”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质疑辨惑: 拼音:zhì yí biàn huò成语简拼:zybh注音:ㄓㄧˋ ㄧˊ ㄅㄧㄢˋ ㄏㄨㄛˋ发音:(\"xxzl.com.4072332031023\"); 成语繁体:質疑辨惑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谓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成语出处: 明·朱衡《道南源委》卷三:“[张

解释成语“迷惑不解”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迷惑不解: 拼音:mí huò bù jiě成语简拼:mhbj发音:(\"xxzl.com.407182558862\");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疑疑惑惑、疑惑不解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指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成语出处: 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

解释成语“妍姿妖艳”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妍姿妖艳: 拼音:yán zī yāo yàn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妍姿艳质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女性 成语解释: 妍:美好;妖艳:美丽而妩媚。形容女子的体态容貌娇美,气质出众 成语出处: 三国·魏·钟会《菊花赋》:“乃有毛嫱、西施、荆姬、秦嬴,妍姿妖艳,一顾倾城。” 成语分字解释: “妍” 的基本字义: 美丽:~媸(美好和丑恶

解释成语“挑拨煽惑”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挑拨煽惑: 拼音:tiǎo bō shān huò成语繁体:挑撥傓惑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挑拨离间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挑起事端 成语解释: 搬弄是非,煽动闹事 成语出处: 邓小平《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日寇、汉奸、托派之辈,则更利用这些缺点和错误,来进行其挑拨煽惑的阴谋,企图造成民变。” 成语分字解释: “挑” 的

解释成语“鬼怪妖魔”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鬼怪妖魔: 拼音:guǐ guài yāo mó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妖魔鬼怪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坏人 成语解释: 泛指各种害人的妖怪,比喻社会上作恶害人的恶势力和坏人 成语出处: 清·无名氏《说唐》第62回:“原来是鬼怪妖魔都来拜我生日。” 成语例子: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1回:“一派讲私利的,就是阿修罗部下的鬼怪

解释成语“欺世惑众”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欺世惑众: 拼音:qī shì huò zhòng注音:ㄑㄧ ㄕㄧˋ ㄏㄨㄛˋ ㄓㄨㄙˋ成语繁体:欺丗惑衆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以欺骗手段获得信用 成语解释: 欺骗世人,迷惑大众。指坏人以欺骗手段博得信任 成语例子: 政治家大多都以动听的言词欺世惑众英语翻译:deceive the public and mis

解释成语“疑三惑四”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疑三惑四: 拼音:yí sān huò sì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疑神疑鬼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多疑 成语解释: 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指人多疑 成语例子: 她就是疑三惑四的性格英语翻译:extremely suspicious 成语分字解释: “疑” 的基本字义: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

解释成语“欺世惑俗”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欺世惑俗: 拼音:qī shì huò sú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欺世乱俗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欺骗世人,破坏习俗 成语出处: 郭沫若《惠施的思想与性格》:“在思想革命的时期,一种学论初出世时,谁不受人非难,被诋为非圣无法,离经畔道,欺世惑俗,乃至处于极刑呢?” 成语分字解释: “欺” 的基本字义: 诈

解释成语“淆惑视听”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淆惑视听: 拼音:xiáo huò shì tīng成语繁体:淆惑視聽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混淆视听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故意用假象或谎言迷惑人 成语解释: 故意用假象或谎言迷惑人,使人分辨不清是非真伪 成语出处: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这些人一般都打着所谓民主的幌子,很容易淆惑视听。”俄语翻译:засорить 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