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语“奉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遵: 拼音:fèng zūn 注音:ㄈㄥˋ ㄗㄨㄣ 词语解释: 遵守;遵从。《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其令有司各修职任,奉遵法度,惠兹元元。”《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况 寧 前朝所表,名德已著,而久栖迟,未时引致,非所以奉遵明训,继成前志也。” 词语分字解释: “奉” 的基本字义: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

解释词语“贡奉”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贡奉: 拼音:gòng fèng 注音:ㄍㄨㄙˋ ㄈㄥˋ 词语解释: 献物给朝廷。《后汉书·班超传》:“今 西域 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贡奉不絶。”《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卢文纪》:“自 唐 衰,天子微弱,诸侯彊盛,贡奉不至。”《红楼梦》第七九回:“凡这 长安 ,那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连宫里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 词语分字解释: “贡” 的基本字义: 献东西给上级,古代

解释词语“紫明供奉”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紫明供奉: 拼音:zǐ míng gòng fèng 注音:ㄗㄧˇ ㄇㄧㄥˊ ㄍㄨㄙˋ ㄈㄥˋ 词语解释: 对琉璃灯的拟人称呼。 宋 陶穀 《清异录·紫明供奉》:“上( 唐 武宗 )独映琉璃灯笼观书。久之,归寝殿, 王才人 问官家:‘今日以何消遣?’上曰:‘緑罗供奉已去,皂罗供奉不来,与紫明供奉相守,熟读《尚书·无逸篇》数遍。’” 词语分字解释: “紫” 的基本字义: 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红与蓝合

解释词语“奉秩”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秩: 拼音:fèng zhì 注音:ㄈㄥˋ ㄓㄧˋ 词语解释: 俸禄。奉,通“ 俸 ”。《南史·毛喜传》:“ 喜 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 词语分字解释: “奉” 的基本字义: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告 含

解释词语“奉为圭臬”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为圭臬: 拼音:fèng wéi guī niè 注音:ㄈㄥˋ ㄨㄟˊ ㄍㄨㄟ ㄋㄧㄝ ˋ 词语解释: 遵奉为准则或法度。 鲁迅 《坟·人之历史》:“适应之説,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词语分字解释: “奉” 的基本字义: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

解释词语“奉天省”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天省: 拼音:fèng tiān shěng 注音:ㄈㄥˋ ㄊㄧㄢ ㄕㄥˇ 词语解释: 旧省名。1907年设置,1929年改名辽宁省。 词语分字解释: “奉” 的基本字义: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告 含有“奉” 的词语:

解释词语“奉送”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送: 拼音:fèng sòng 注音:ㄈㄥˋ ㄙㄨㄙˋ 词语解释: ◎ 奉送 fèngsòng 敬辞。相送;白送 情愿奉送 -- (1).犹护送。《穀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为之緇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於南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乃觉城崩,半许沦水,出铜鐘十二枚,刺史 索邈 奉送 洛阳 ,归之 宋 公府

解释词语“奉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祀: 拼音:fèng sì 注音:ㄈㄥˋ ㄙㄧˋ 词语解释: 供奉祭祀。《左传·成公十三年》:“ 献公 即世, 穆公 不忘旧德,俾我 惠公 用能奉祀于 晋 。” 宋 曾巩 《为人后议》:“故前世人主有以支子继立,而崇其本亲,加以号位,立庙奉祀者,皆见非於古今。” 巴金 《利娜》:“ 俄国 礼拜堂把 亚历山大 当作 耶稣 来奉祀,那个地方就是良心的监牢。” 词语分字解释: “奉” 的基本字义: 恭

解释词语“奉朔”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朔: 拼音:fèng shuò 注音:ㄈㄥˋ ㄕㄨㄛˋ 词语解释: 奉正朔。谓归顺臣服。 唐 苏颋 《贺封禅表》:“车书不及而来王,日月所临而奉朔。” 明 刘基 《瑞麦颂》序:“海外之邦,莫不遣使奉朔称臣,拜伏闕庭。” 词语分字解释: “奉” 的基本字义: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解释词语“奉天大鼓”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天大鼓: 拼音:fèng tiān dà gǔ 注音:ㄈㄥˋ ㄊㄧㄢ ㄉㄚˋ ㄍㄨˇ 词语解释: ◎ 奉天大鼓 fèngtiān dàgǔ 起源于沈阳(奉天)的一种东北鼓书艺术 词语分字解释: “奉” 的基本字义: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

解释词语“奉身”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身: 拼音:fèng shēn 注音:ㄈㄥˋ ㄕㄣ 词语解释: (1).献身;尽职。 宋 王禹偁 《官舍偶题》诗:“奉身无实事,困我为虚名。”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太真借饷》:“事若有济,则臣主同祚;万一不捷,亦当奉身以谢先帝。” (2).养身;守身。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卢怀慎 ﹞为黄门侍郎,在东都掌选事,奉身之具,纔一布囊耳。”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卷二:“箇儂吹气如兰

解释词语“奉天承运”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天承运: 拼音:fèng tiān chéng yùn 注音:ㄈㄥˋ ㄊㄧㄢ ㄔㄥˊ ㄧㄨㄣˋ 词语解释: 明 太祖 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敕命中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后相沿成为皇帝敕命中的套语。《金瓶梅词话》第九九回:“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闻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奉天承运四字》:“按此条,论奉天殿名而及之。是知‘奉天承

解释词语“奉系军阀”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系军阀: 拼音:fèng xì jūn fá 注音:ㄈㄥˋ ㄒㄧˋ ㄐㄩㄣ ㄈㄚˊ 词语解释: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奉天(今辽宁)籍军阀张作霖为首领。在日本支持下,长期统治东北。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控制北洋政府。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所部由其子张学良统率,宣布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奉军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 词语分字解释: “奉” 的基本字义: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

解释词语“朝奉”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朝奉: 拼音:cháo fèng 注音:ㄔㄠˊ ㄈㄥˋ 词语解释: 宋 有朝奉郎、朝奉大夫等官名。 宋 人因以“朝奉”尊称士人。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状甚丑》:“ 吴伯虎 朝奉,状甚丑,鼻有孔而无準。每出廛市,随而笑之。 元丰 中登第,上见之亦为之笑。”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壬·涂朝奉驱疫》:“ 涂大经 朝奉,初乡荐入京,行次半涂,寓宿一宽宅。” 南宋 以后用以称富豪、店主等。《水浒传》第四六

解释词语“奉役”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役: 拼音:fèng yì 注音:ㄈㄥˋ ㄧˋ 词语解释: 服役。 唐 卢纶 《酬灵澈上人》诗:“军人奉役本无期,落叶花开总不知。”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张光晟》:“﹝ 张光晟 ﹞因奉役至 华州 ,盛暑驱驰,心不平。” 词语分字解释: “奉” 的基本字义: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解释词语“奉己”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己: 拼音:fèng jǐ 注音:ㄈㄥˋ ㄐㄧˇ 词语解释: (1).谓养护己身,无所作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蔿吕臣 实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 杜预 注:“言其自守无大志。”《南史·后妃传下·陈文沉皇后》:“ 钦 素无伎能,奉己而已。” 清 钱谦益 《向言上》之四:“夫奉己而不在民,近代大臣之通病也,百姓之所仇而敌国之所喜也。” (2).奉养自己。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

解释词语“奉为楷模”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奉为楷模: 拼音:fèng wéi kǎi mó 注音:ㄈㄥˋ ㄨㄟˊ ㄎㄞˇ ㄇㄛˊ 词语解释: 尊奉为准则和模范。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已经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 词语分字解释: “奉” 的基本字义: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解释词语“趋奉”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趋奉: 拼音:qū fèng 注音:ㄑㄩ ㄈㄥˋ 词语解释: ◎ 趋奉 qūfèng 奉承 他最爱趋奉领导 -- 亦作“趍奉”。 1.奉承;讨好。 南朝 梁 沉约 《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趋奉载扬,腆懵交颜。” 唐 李商隐 《杂纂·愚昧》:“三头二面趋奉人。” 明 陆采 《明珠记·别母》:“老景渐龙钟,冷落 长门 ,没个趍奉。”《何典》第十回:“ 臭花娘 见他

解释词语“承奉”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承奉: 拼音:chéng fèng 注音:ㄔㄥˊ ㄈㄥˋ 词语解释: (1).承命奉行。《后汉书·和帝纪》:“宣布以来,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从好。”《晋书·慕容超载记》:“ 超 亦深达 德 旨,入则尽欢承奉,出则倾身下士,於是内外称美焉。” (2).奉承讨好。 唐 李翱 《疏屏奸佞》:“臣以为察奸佞之人亦有术焉,主之所欲,皆顺不违,又从而承奉先后之者,皆奸佞之臣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