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语“纳屦踵决”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纳屦踵决: 拼音:nà jù zhǒng jué 注音:ㄣㄚˋ ㄐㄨˋ ㄓㄨㄙˇ ㄐㄩㄝˊ 词语解释: 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庄子·让王》:“ 曾子 居 卫 ……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缨絶,捉衿而肘见,纳屨而踵决。”亦作“ 纳履踵决 ”。《韩诗外传》卷一:“ 原宪 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絶,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词语分字解释: “纳” 的基本字义: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 接受

解释词语“杖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杖屦: 拼音:zhàng jù 注音:ㄓㄤˋ ㄐㄨˋ 词语解释: (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郑玄 注:“撰犹持也。” 孔颖达 疏:“撰杖屨者,则君子自执杖,在坐著屨。”《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詔 復恭 致仕,赐杖屨。” (2).对老者、尊者

解释词语“杖屦往还”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杖屦往还: 拼音:zhàng jù wǎng huán 注音:ㄓㄤˋ ㄐㄨˋ ㄨㄤˇ ㄏㄨㄢˊ 词语解释: 谓老年人交情密切,时相往来。 宋 苏轼 《答钱济明书》:“此行决往 常州 居住……若遂此事,与公杖屨往还,乐此餘年。” 词语分字解释: “杖” 的基本字义: 扶着走路的棍子:手~。拐~。 泛指棍棒:擀面~。禅~。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脊。 古同“仗”,恃,凭倚。 含有“杖” 的词语: 法

解释词语“坠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坠屦: 拼音:zhuì jù 注音:ㄓㄨㄟˋ ㄐㄨˋ 词语解释: 坠履。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是以江汉之君,悲其坠屨;少原之妇,哭其亡簪。” 唐 温庭筠 《上盐铁侍郎启》:“某闻珠履三千,犹怜坠屨;金釵十二,不替遗簪。苟兴求旧之怀,不顾穷奢之饰。” 宋 曾巩 《贺韩相公赴许州启》:“持心素厚,未忘坠屨之微;引脰永怀,已动扫门之喜。”参见“ 坠履 ”。 词语分字解释: “坠” 的基本字义:

解释词语“吉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吉屦: 拼音:jí jù 注音:ㄐㄧˊ ㄐㄨˋ 词语解释: 旧时送葬者所着之麻鞋。《仪礼·丧服》“小功布衰裳” 汉 郑玄 注:“旧説,小功以下,吉屨无絇。” 词语分字解释: “吉” 的基本字义: 好,有利的,幸福的,与凶相对:~利。~祥。逢凶化~。~光片羽(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吉利的日子:择~。 善,贤,美:~人(善良,有才德的人)。~人天相。 中国吉林省的简称:~剧。 姓。 含有“吉” 的词

解释词语“决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决屦: 拼音:jué jù 注音:ㄐㄩㄝˊ ㄐㄨˋ 词语解释: 见“ 决履 ”。 词语分字解释: “决” 的基本字义: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江疏河”。 堤岸被水冲开:~口。溃~。 断定,拿定主意:~定。~断。~计。~然。~胜。~议。犹豫不~。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不后退。 决定最后胜败:~赛。~战。 执行死刑: 含有“决” 的词语: 奏决 咨决 指决 勇决 庭决 亭决 省决 秋决 钤决

解释词语“芒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芒屦: 拼音:máng jù 注音:ㄇㄤˊ ㄐㄨˋ 词语解释: 芒鞋。 宋 苏轼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次韵》:“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 明 王守仁 《龙潭夜坐》诗:“草露不辞芒屨溼,松风偏与葛衣轻。” 清 吴伟业 《赠同年嘉定王进士》诗之二:“彊饭却扶芒屨健,高歌脱帽酒杯狂。”参见“ 芒鞋 ”。 词语分字解释: “芒” 的基本字义: 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尖对麦~。初露锋~。 像芒的

解释词语“刖趾适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刖趾适屦: 拼音:yuè zhǐ shì jù 注音:ㄩㄝˋ ㄓㄧˇ ㄕㄧˋ ㄐㄨˋ 词语解释: 同“ 削足适履 ”。 比喻不顾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丁未,行幸 长安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刖趾适屨,刻肌伤骨,反更称説,自以为能。” 词语分字解释: “刖” 的基本字义: 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昔卞和献宝,楚王~之”。 含有“刖” 的词语:

解释词语“功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功屦: 拼音:gōng jù 注音:ㄍㄨㄙ ㄐㄨˋ 词语解释: 古代再命以上的贵族所穿的鞋子。作工略粗于命屦。《周礼·天官·屦人》:“辨外内命夫命妇之命屨、功屨、散屨。” 郑玄 注:“功屨,次命屨,於孤卿大夫,则白屨、黑屨,九嬪内子亦然。世妇命妇以黑屨为功屨。” 孙诒让 正义:“命屨人工最精,功屨次於命屨,故微麤,次命屨谓降一等也。” 词语分字解释: “功” 的基本字义: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

解释词语“句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句屦: 拼音:jù jù 注音:ㄐㄨˋ ㄐㄨˋ 词语解释: 古代鞋的一种。鞋端饰有絛制之鼻。《大戴礼记·哀公问》:“然则今夫章甫、句屨,绅带搢笏者,此皆贤乎?”《荀子·哀公》“句屨”作“絇屨”。 王先谦 集解:“ 王肃 云:‘絇,谓屨头有拘饰也。’ 郑康成 云:‘絇之言拘也,以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屨头。’”参阅《周礼·天官·屦人》 贾公彦 疏。一说“句”通“ 矩 ”。句屦为方头之鞋。《庄子·田子

解释词语“皮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皮屦: 拼音:pí jù 注音:ㄆㄧˊ ㄐㄨˋ 词语解释: 古代以皮制作的鞋。供冬天穿用。《仪礼·士冠礼》:“冬皮屨可也。” 贾公彦 疏:“冬时寒,许用皮,故云‘可也’。” 词语分字解释: “皮” 的基本字义: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毛。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书~。 表面:地~。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了。 不老实,淘气:顽~。 指橡胶

解释词语“巨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巨屦: 拼音:jù jù 注音:ㄐㄨˋ ㄐㄨˋ 词语解释: (1).粗糙的鞋子。《孟子·滕文公上》:“巨屨小屨同贾,人岂为之哉?” 赵岐 注:“巨,粗屨也;小,细屨也。” (2).巨大的鞋子。《镜花缘》第八七回:“我仿《毛诗》:‘巨屨扬矣,于彼高冈;大足光矣,于彼韾香。’” 词语分字解释: “巨” 的基本字义: 大,很大:~大。~人(a.身材异常高的人;b.童话里指比一般人高大,有神力的人;c.喻

解释词语“天冠地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天冠地屦: 拼音:tiān guān dì jù 注音:ㄊㄧㄢ ㄍㄨㄢ ㄉㄧˋ ㄐㄨˋ 词语解释: 犹言天壤之别,比喻两者差别极大。《史记·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屨也。”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忠义出天资》:“人之贤不肖,相去何止天冠地屨乎!” 词语分字解释: “天” 的基本字义: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

解释词语“小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小屦: 拼音:xiǎo jù 注音:ㄒㄧㄠˇ ㄐㄨˋ 词语解释: 制作较细的鞋。《孟子·滕文公上》:“巨屨小屨同贾,人岂为之哉!” 赵岐 注:“巨,类屨也;小,细屨也。” 焦循 正义:“巨为大,即为麤也;小为精,即为细也。粗疏易成,细巧功密。”《急就篇》“裳韦不借为牧人” 唐 颜师古 注:“不借者,小屨也。以麻为之,其贱易得。” 词语分字解释: “小” 的基本字义: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

解释词语“撰杖捧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撰杖捧屦: 拼音:zhuàn zhàng pěng jù 注音:ㄓㄨㄢˋ ㄓㄤˋ ㄆㄥˇ ㄐㄨˋ 词语解释: 谓侍奉长者。语本《礼记.曲礼上》:\"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陈澔集说:\"气乏则欠,体疲则伸;撰,犹持也。此四者皆厌倦之容,恐妨君子就安,故请退。\"本谓长者坐久而持杖履﹐有厌倦起行之意。 词语分字解释: “撰” 的基本字义: 才能:“异乎三子者之~”。 写作,

解释词语“倒屦”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倒屦: 拼音:dǎo jù 注音:ㄉㄠˇ ㄐㄨˋ 词语解释: 把鞋子穿倒,形容急于出迎。 唐 孟简 《咏欧阳行周事》:“ 詹生 喜言旋,倒屨走迎门。”参见“ 倒屣 ”。 词语分字解释: “倒” 的基本字义: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墙~了。~塌。~台。打~。卧~。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手。~换。~车。~卖。~仓。~戈。 含有“倒” 的词语: 倒背如流 倒曹 倒板 倒蹅门 倒仓 倒班 倒彩 倒

解释成语“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拼音: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成语简拼:gtbnllxbzg注音:ㄍㄨㄚ ㄊㄧㄢˊ ㄅㄨˋ ㄣㄚˋ ㄌㄩˇ ,ㄌㄧˇ ㄒㄧㄚˋ ㄅㄨˋ ㄓㄥˋ ㄍㄨㄢ发音:(\"xxzl.com.4080447198968\"); 成语繁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

解释成语“弱冠之年”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弱冠之年: 拼音:ruò guàn zhī nián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多用于男子 成语解释: 弱:年少;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成语出处: 清·吴骞《拜经楼诗话》第四卷:“所谓才子者,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学问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称之。” 成语例子: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6回:“到了弱冠之年,

解释成语“挂冠而去”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挂冠而去: 拼音:guà guān ér qù成语繁体:掛冠而去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辞官归隐反义词:东山再起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弃官 成语解释: 冠:官帽。指辞去官职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成语例子: 清·荑荻散人《玉娇

解释成语“冠绝一时”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冠绝一时: 拼音:guàn jué yī shí成语简拼:gjys发音:(\"xxzl.com.40807394016434\"); 成语繁体:冠絶一時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冠绝时辈反义词:平平庸庸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首屈一指 成语解释: 冠绝: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首屈一指。 成语出处: 《晋书·刘聪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