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语“夕惕若厉”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夕惕若厉: 拼音:xī tì ruò lì 注音:ㄒㄧ ㄊㄧˋ ㄖㄨㄛˋ ㄌㄧˋ 词语解释: 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旧唐书·代宗纪》:“朕主三灵之重,託群后之上,夕惕若厉,不敢荒寧。” 唐 李白 《明堂赋》:“而圣主犹夕惕若厉,惧人未安,乃目极于天,耳下于泉。”《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常恐殞越,辜负国恩;寤寐永嘆,夕惕若厉。” 词语分字解释: “夕” 的基本字义: 日落的时候:~阳。~照

解释词语“恐惕”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恐惕: 拼音:kǒng tì 注音:ㄎㄨㄙˇ ㄊㄧˋ 词语解释: 戒惧。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仁宗祫享恭虔》:“侍祠诸神裹手执笏,见上恭虔,皆恐惕揎袖。” 词语分字解释: “恐” 的基本字义: 害怕,畏惧:~惧。~怖。~慌。惊~。有恃无~。 恫吓(hè):~吓(hè)。 疑虑:~怕。~不能成功。===汉英互译=== 含有“恐” 的词语: 生恐 白色恐怖 争先恐后 争前恐后 有恃毋恐 有恃无恐

解释词语“悚惕”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悚惕: 拼音:sǒng tì 注音:ㄙㄨㄙˇ ㄊㄧˋ 词语解释: (1).恐惧;惶恐。 汉 焦赣 《易林·遯之随》:“使民不惧,安无悚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城南依山原,北临 黄河 ,悬水百餘仞,临之者感悚惕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拜之后,心中悚惕,魂魄俱无。” 清 吴伟业 《松鼠》诗:“侧目仍盱睢,奉头似悚惕。” (2).常用为奏章或书信中的套语。 唐 元稹 《为令

解释词语“忧惕”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忧惕: 拼音:yōu tì 注音:ㄧㄡ ㄊㄧˋ 词语解释: 忧虑戒惧。《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 贤 每日忧惕,知必不保全,与二弟同侍於父母之侧,无由敢言。”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潘炎 ﹞子 孟阳 ,初为户部侍郎,夫人忧惕曰:‘以尔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惧祸之必至也。’” 词语分字解释: “忧” 的基本字义: 发

解释词语“惕息”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惕息: 拼音:tì xī 注音:ㄊㄧˋ ㄒㄧ 词语解释: (1).谓心跳气喘。形容极其恐惧。《汉书·司马迁传》:“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颜师古 注:“惕,惧也。息,喘息也。” 唐 李绅 《却到浙西》诗:“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明史·韩雍传》:“两地镇守宦官素骄恣,亦惕息无敢肆。” 无名氏 《康有为》:“ 康有为 高官厚禄之思想弥漫於脑筋,骤不可爬搔,而又惕息於

解释词语“惕厉”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惕厉: 拼音:tì lì 注音:ㄊㄧˋ ㄌㄧˋ 词语解释: ◎ 惕厉,惕励 tìlì,tìlì 警惕,戒惧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易·乾》 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后汉书·马皇后纪》 -- 亦作“ 惕励 ”。 警惕谨慎;警惕激励。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旧唐书·文苑传下·刘

解释词语“神竦心惕”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神竦心惕: 拼音:shén sǒng xīn tì 注音:ㄕㄣˊ ㄙㄨㄙˇ ㄒㄧㄣ ㄊㄧˋ 词语解释: 肃敬貌。 明 张居正 《荆门州题名记》:“余尝读先生( 陆九渊 )録,至所谓分别‘义利之辨’者,乃使人斤斤焉神竦心惕,及过 荆门 謁先生祠下,又低回久之不能去。” 词语分字解释: “神” 的基本字义: 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仙。~怪。~主。~社。~农。~甫。~权。鬼

解释词语“祗惕”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祗惕: 拼音:zhī tì 注音:ㄓㄧ ㄊㄧˋ 词语解释: 敬慎恐惧。《北齐书·文宣帝纪》:“循躬自省,实怀祗惕。” 唐 白居易 《与韦丹诏》:“仰荷玄休,俯增祗惕。” 词语分字解释: “祗” 的基本字义: 敬,恭敬:~回。~仰。~奉。~承。~候。~应。 含有“祗” 的词语: 内祗 民祗 严祗 肃祗 金祗 河祗脯 官员祗候 官身祗候 波祗 祗遵 祗庄 祗重 祗直 祗祗 祗谒 祗召 祗受 祗遹 祗仰

解释词语“惕伏”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惕伏: 拼音:tì fú 注音:ㄊㄧˋ ㄈㄨˊ 词语解释: 恐惧而伏于地。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又见夜叉辈六七人……遥见 四郎 ,戢毒慄立,惕伏战悚而拜。” 词语分字解释: “惕” 的基本字义: 戒惧,小心谨慎:警~。~惧。~~。~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疾速:“一日~,一日留”。 含有“惕” 的词语: 夕惕若厉 夕惕朝乾 夕惕 日惕 日乾夕惕 冰惕 忧惕 忷惕 启惕 忡惕

解释词语“析惕”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析惕: 拼音:xī tì 注音:ㄒㄧ ㄊㄧˋ 词语解释: 犹徜徉。《淮南子·人间训》:“﹝鸿鵠﹞翱翔乎忽荒之上,析惕乎虹蜺之间。”一本作“ 徜徉 ”。 词语分字解释: “析” 的基本字义: 分开:条分缕~。分崩离~。 解释:分~。剖~。~疑。赏~。~出(a.分析出来;b.固体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辨~。 含有“析” 的词语: 析薪 析微察异 析律贰端 析微 析谢 析律 析裂 析理 析离 析惕

解释词语“惨惕”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惨惕: 拼音:cǎn tì 注音:ㄘㄢˇ ㄊㄧˋ 词语解释: 悲伤。《魏书·李彪传》:“无情之人,父兄繫狱,子弟无惨惕之容。” 词语分字解释: “惨” 的基本字义: 狠,恶毒:~毒。~刻。~虐。~烈。~无人道。 可悲伤,使人难受:凄~。悲~。~淡。~剧。~案。~景。~象。~不忍睹。~绝人寰。 程度严重:~重(zhòng )。~败。 含有“惨” 的词语: 惨酷 惨冽 惨慄 惨绿 惨苦 惨刻 惨可可

解释词语“愁惕”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愁惕: 拼音:chóu tì 注音:ㄔㄡˊ ㄊㄧˋ 词语解释: 忧惧。 唐 韦应物 《过昭国里故第》诗:“收此还我家,将还復愁惕。” 词语分字解释: “愁” 的基本字义: 忧虑:忧~。~苦。~楚。~烦。~虑。~郁。~闷。~容。~绪。借酒浇~。多~善感。 含有“愁” 的词语: 愁戚戚 愁容 愁懑 愁戚 愁人 愁闷 愁凄 愁魄 愁扰 愁盘 愁然 愁潘病沈 愁眉泪眼 愁眉苦脸 愁垒 愁眉苦眼 愁眉锦 愁

解释词语“遽惕”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遽惕: 拼音:jù tì 注音:ㄐㄨˋ ㄊㄧˋ 词语解释: 惶恐戒惧。《楚辞·大招》:“魂乎归徠,不遽惕只。” 王逸 注:“言饮食醲美,安意遨游,长无惶遽怵惕之忧也。” 词语分字解释: “遽” 的基本字义: 急,仓猝:~尔(突然)。~死。~然。匆~。 惊惧、慌张:~色。惶~。 古代报信的快马或驿车:乘~而至。 遂,就:“塘有万穴,塞其一,鱼何~无由出?” 含有“遽” 的词语: 飞遽 夭遽 仓遽 未

解释词语“惭惕”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惭惕: 拼音:cán tì 注音:ㄘㄢˊ ㄊㄧˋ 词语解释: 羞愧惶恐。《隋书·杨素传》:“昼夜迴徨,寝食惭惕,常惧朝露奄至,虚负圣慈。” 宋 欧阳修 《答李诩第一书》:“人还索书,未知所答,惭惕,惭惕!”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七章:“劳阿姊询及,惭惕何可言。” 词语分字解释: “惭” 的基本字义: 羞愧:~愧。羞~。~色。~惧。~怍。~赧。~颜。自~形秽。 含有“惭” 的词语: 大言不惭

解释词语“警惕性”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警惕性: 拼音:jǐng tì xìng 注音:ㄐㄧㄥˇ ㄊㄧˋ ㄒㄧㄥˋ 词语解释: ◎ 警惕性 jǐngtìxìng 警戒、警醒的性质或状态 词语分字解释: “警” 的基本字义: 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备,告诫:~卫。~世。~告。~戒。~备。~惕。~省(xǐng )(警惕醒悟)。 需要戒备的事件或消息:~号。~报。~钟。 感觉敏锐,见解独到:~句。~觉(jué)。

解释词语“惕隐”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惕隐: 拼音:tì yǐn 注音:ㄊㄧˋ ㄧㄣˇ 词语解释: 辽 官名。《辽史·国语解》:“惕隐,典族属官,即宗正职也。”《辽史·百官志一》:“大惕隐司, 太祖 置,掌皇族之政教……惕隐,亦曰梯里已。”《旧五代史·外国传一·契丹》:“其年七月,又遣惕隐率七千骑救 定州 , 王晏球 逆战於 唐河 北,大破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阿保机 在任联盟长的第二年,即在联

解释词语“惕号”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惕号: 拼音:tì hào 注音:ㄊㄧˋ ㄏㄠˋ 词语解释: 惊恐呼号。《易·夬》:“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王弼 注:“虽有惕惧号呼,莫夜有戎,不忧不惑,故勿恤也。” 词语分字解释: “惕” 的基本字义: 戒惧,小心谨慎:警~。~惧。~~。~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疾速:“一日~,一日留”。 含有“惕” 的词语: 夕惕若厉 夕惕朝乾 夕惕 日惕 日乾夕惕 冰惕 忧惕 忷惕 启惕 忡惕

解释词语“惕慑”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惕慑: 拼音:tì shè 注音:ㄊㄧˋ ㄕㄜˋ 词语解释: 畏惧。 宋 沉辽 《德相惠新茶复次前韵奉谢》诗:“至尊所虚佇,守臣方惕慑。” 词语分字解释: “惕” 的基本字义: 戒惧,小心谨慎:警~。~惧。~~。~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疾速:“一日~,一日留”。 含有“惕” 的词语: 夕惕若厉 夕惕朝乾 夕惕 日惕 日乾夕惕 冰惕 忧惕 忷惕 启惕 忡惕 析惕 怛惕 怵惕 昼乾夕惕 昼警

解释成语“日乾夕惕”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日乾夕惕: 拼音:rì qián xī tì成语简拼:rgxt注音:ㄖㄧˋ ㄑㄧㄢˊ ㄒㄧ ㄊㄧˋ发音:(\"xxzl.com.4080322385993\");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 成语出处: 语出《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成

解释成语“朝兢夕惕”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朝兢夕惕: 拼音:zhāo jīng xī tì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朝乾夕惕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终日勤奋,不敢松懈 成语解释: 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不敢疏忽懈怠 成语出处: 宋·朱熹《戊申封事》:“尚当朝兢夕惕,居安虑危,而不可以少怠。” 成语分字解释: “朝” 的基本字义: 早晨:~阳。~晖。~暮。~霞。~气。~思暮想。~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