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拼音:pín jiàn qīn qī lí,fù guì tā rén hé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人生 成语解释: 他人:外人;合:聚合。贫贱时亲朋戚友都疏远你,富贵时素不相识的人都会来巴结你。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2卷:“有句古诗说得好,道是:

解释成语“合眼摸象”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合眼摸象: 拼音:hé yǎn mō xiàng成语简拼:hymx注音:ㄏㄜˊ ㄧㄢˇ ㄇㄛ ㄒㄧㄤˋ发音:(\"xxzl.com.40806013312119\");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成语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

解释成语“断钗重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断钗重合: 拼音:duàn chāi chóng hé成语繁体:斷釵重合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破镜重圆反义词:覆水难收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重新团聚 成语解释: 钗:女性首饰。被折断的钗又重新合在一起。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后又重归于好,也指重新团聚 成语出处: 元·施惠《幽闺记·洛珠双合》:“几年间破镜重圆,今日里断钗重合。”

解释成语“反经合权”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反经合权: 拼音:fǎn jīng hé quán成语繁体:反經合権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反经行权、反经从权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采取变通的手段 成语解释: 反经:不循常规;权:权宜的办法。为顺应形势,违反常规,采取权宜变通的做法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成语分字解释: “反” 的基本

解释成语“意气相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意气相合: 拼音:yì qì xiāng hé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意气相投、意气相倾、意气相许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情趣相同 成语解释: 意气:志趣和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成语出处: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诗:“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成语例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两人意气相合,抵掌而

解释成语“前合后偃”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前合后偃: 拼音:qián hé hòu yǎn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前仰后合、前合后仰 成语用法: 作状语、定语;形容站立不稳的样子 成语解释: 偃:倒。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成语例子: 明·汤显祖《邯郸记·死窜》:“一任他前遮后拥闹哜喳,挤的俺前合后偃走踢踏。”英

解释成语“苟合取容”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苟合取容: 拼音:gǒu hé qǔ ān成语简拼:ghqr注音:ㄍㄡˇ ㄏㄜˊ ㄑㄩˇ ㄖㄨㄙˊ发音:(\"xxzl.com.4071946474007\");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反义词:刚正不阿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讨好人 成语解释: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

解释成语“阿意苟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阿意苟合: 拼音:ē yì gǒu hé成语简拼:eygh发音:(\"xxzl.com.4080005211662\");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阿谀苟合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成语解释: 阿:迎合,曲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

解释成语“阿谀苟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阿谀苟合: 拼音:ē yú gǒu hé成语简拼:eygh发音:(\"xxzl.com.4080005321668\"); 成语繁体:阿諛苟合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阿意苟合反义词:刚正不阿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成语解释: 阿:迎合,曲从;阿谀:曲意逢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 成语出处

解释成语“偷合苟从”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偷合苟从: 拼音:tōu hé gǒu cóng成语简拼:thgc注音:ㄊㄡ ㄏㄜˊ ㄍㄡˇ ㄘㄨㄙˊ发音:(\"xxzl.com.4080308124897\"); 成语繁体:婾合苟従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亦作“偷合取容”。谓苟且迎合以取悦于人。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偷合苟从,未肯极言,朕甚闵

解释成语“行不苟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行不苟合: 拼音:xíng bù gǒu hé成语简拼:xbgh注音:ㄒㄧㄥˊ ㄅㄨˋ ㄍㄡˇ ㄏㄜˊ发音:(\"xxzl.com.4080411427580\");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行不苟容反义词:人云亦云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谓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解释成语“与世俯仰”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与世俯仰: 拼音:yǔ shì fǔ yǎng成语简拼:ysfy注音:ㄧㄩˊ ㄕㄧˋ ㄈㄨˇ ㄧㄤˇ发音:(\"xxzl.com.40805584511908\"); 成语繁体:與丗頫仰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与世沉浮、与世偃仰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成语出处: 《宋史 文苑传六 米芾》:“[米芾

解释成语“一迎一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一迎一合: 拼音:yī yíng yī hé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一迎一和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迎:逢迎。迎合他人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一迎一合。” 成语分字解释: “一” 的基本字义: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

解释成语“内应外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内应外合: 拼音:nèi yīng wài hé成语繁体:内應外合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里应外合反义词:孤立无援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相互配合 成语解释: 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成语出处: 《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祁山战邓艾》:“忽报有内应外合之兵,蜀军溃散。” 成语例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

解释成语“同志合道”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同志合道: 拼音:tóng zhì hé dào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志同道合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志趣相投的人 成语解释: 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 清·方望溪《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英语翻译:have a common goal 成语

解释成语“后仰前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后仰前合: 拼音:hòu yǎng qián hé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前仰后合、后合前仰 成语用法: 作状语、补语;形容站立不稳的样子 成语解释: 仰:仰面朝天;合:弯身俯地。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 成语例子: 我被他的幽默搞笑得后仰前合英语翻译:stagger back and forward 成语分字解释: “后”

解释成语“后合前仰”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后合前仰: 拼音:hòu hé qián yǎng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前仰后合 成语用法: 作状语、补语;形容站立不稳的样子 成语解释: 合:弯身俯地;仰:仰面朝天。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英语翻译:double up 成语分字解释: “

解释成语“志同心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志同心合: 拼音:zhì tóng xīn hé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志同道合、志同气合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志趣相投的人 成语解释: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 明·陆采《明珠记·访侠》:“官居台省,曾叨宠幸,只为爱山水窠巢,早离脱仕途坑阱。喜你志同心合,志同心合,果然堪敬!和你结师生,共老林泉下,同期大道成。” 成语分字解

解释成语“志同气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志同气合: 拼音:zhì tóng qì hé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志同道合、志同心合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志趣相投的人 成语解释: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四卷:“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而墨花实不逮,唯长于平远,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俄语翻译:иметь общность 成语分字解释: “志”

解释成语“朋心合力”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朋心合力: 拼音:péng xīn hé lì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同心合力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齐心协力 成语解释: 朋: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英语翻译:be all of one mind 成语分字解释: “朋” 的基本字义: 彼此友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