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逢凶化吉”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逢凶化吉: 拼音:féng xiōng huà jí成语简拼:fxhj注音:ㄈㄥˊ ㄒㄩㄥ ㄏㄨㄚˋ ㄐㄧˊ发音:(\"xxzl.com.40807244915644\");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绝处逢生、遇难成祥反义词:祸不单行、祸从天降、雪上加霜 成语用法: 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遇到凶险转化为吉祥 成语解释: 逢:遇到;遭遇。

解释成语“元凶巨恶”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元凶巨恶: 拼音:yuán xiōng jù è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元恶大奸、元恶大憝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坏人 成语解释: 指为人所憎恶的罪魁祸首 成语例子: 东条英机是侵华战争的元凶巨恶之一 成语分字解释: “元” 的基本字义: 头、首、始、大:~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 基本:单~。

解释成语“真凶实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真凶实犯: 拼音:zhēn xiōng shí fàn成语简拼:zxsf注音:ㄓㄣ ㄒㄩㄥ ㄕㄧˊ ㄈㄢˋ发音:(\"xxzl.com.407181210314\"); 成语繁体:真凶實犯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真正的罪犯。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快快出去查明受害的百姓,赶紧

解释成语“凶年恶岁”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凶年恶岁: 拼音:xiōng nián è suì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凶年饥岁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荒年 成语解释: 凶年:年成很坏。指饥荒的年头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力耕》:“凶年恶岁,则行货物,流有余而调不足也。”英语翻译:a bad year 成语分字解释: “凶” 的基本字义: 不幸的,不吉祥的:吉~。~

解释成语“凶竖得志”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凶竖得志: 拼音:xiōng shù dé zhì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小人得志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竖:童仆;凶竖:凶恶的小人。凶恶的小人得行其志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武传》:“当是时,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气矣。” 成语分字解释: “凶” 的基本字义: 不幸的,不吉祥的:吉~。~信。 庄稼收成不好:~年饥

解释成语“诛凶讨逆”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诛凶讨逆: 拼音:zhū xiōng tǎo nì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诛凶殄逆、诛暴讨逆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诛:讨伐。讨伐凶暴、叛逆之人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精忠记·胜敌》:“身为上将,统领大军,奋武扬威,诛凶讨逆。” 成语分字解释: “诛” 的基本字义: 把罪人杀死:害民者~。~灭。~锄。~戮。伏~。 责罚:~

解释成语“诛凶殄逆”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诛凶殄逆: 拼音:zhū xiōng tiǎn nì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诛凶讨逆、诛暴讨逆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诛:讨伐。讨伐凶暴、叛逆之人 成语出处: 唐·陈子昂《请措刑科》:“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杀,以请天下。” 成语分字解释: “诛” 的基本字义: 把罪人杀死:害民者~。~灭。~锄。~戮。伏~。 责罚:

解释成语“凶神恶煞”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凶神恶煞: 拼音:xiōng shén è shà成语简拼:xses注音:ㄒㄩㄥ ㄕㄣˊ ㄜˋ ㄕㄚˋ发音:(\"xxzl.com.4071843391587\"); 成语繁体:凶神惡煞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妖魔鬼怪、混世魔王反义词:慈眉善目、良师益友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解释: 原指凶恶的神。后来指凶恶的坏人

解释成语“行凶撒泼”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行凶撒泼: 拼音:xíng xiōng sā pō成语繁体:行凶撒潑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撒泼放刁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撒泼:耍无赖。待人凶恶蛮横,不讲道理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擅自勒死平民。” 成语例子: 明·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平日之间,行凶撒泼,

解释成语“趋吉避凶”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趋吉避凶: 拼音:qū jí bì xiōng成语简拼:qjbx注音:ㄑㄩ ㄐㄧˊ ㄅㄧˋ ㄒㄩㄥ发音:(\"xxzl.com.4072114256780\"); 成语繁体:趨吉避凶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趋吉逃凶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趋:奔向。吉:吉利,平安。走向吉利美好的方面,避开凶祸灾难。亦作“趋吉逃凶”、“避

解释成语“避凶就吉”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避凶就吉: 拼音:bì xiōng jiù jí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避凶趋吉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避开祸害 成语解释: 避:避开;就:趋。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6回:“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轻举妄动。” 成语例子: 金玉舟《赵匡胤》第三章:“又说要‘知变、应变、适变’,才能‘避凶就吉’。”

解释成语“裒凶鞠顽”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裒凶鞠顽: 拼音:póu xiōng jū wán成语繁体:裒凶鞠頑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裒:刨除;鞠:阻塞。清除凶狠的人,制止贪婪的人 成语出处: 《献平淮夷雅表》:“被昏卒狂,裒凶鞠顽。” 成语分字解释: “裒” 的基本字义: 聚集:~集。~辑。~敛。 减少:~多益寡(减有余以补不足)。 含有 “裒” 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