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见兔放鹰”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见兔放鹰: 拼音:jiàn tù fàng yīng成语简拼:jtfy注音:ㄐㄧㄢˋ ㄊㄨˋ ㄈㄤˋ ㄧㄥ发音:(\"xxzl.com.40807325716143\"); 成语繁体:見兎放鹰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有的放矢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定语;指有的放矢 成语解释: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

解释成语“凫趋雀跃”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凫趋雀跃: 拼音:fú qū què yuè成语简拼:fqqy注音:ㄈㄨˊ ㄑㄩ ㄑㄩㄝˋ ㄩㄝˋ发音:(\"xxzl.com.4080142542424\"); 成语繁体:鳬趨雀躍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欢欣鼓舞 成语解释: 象野鸭那样快跑,象鸟雀那样跳跃。形容十分欢欣的样子。 成语出处: 唐 卢照邻《穷鱼赋》:“渔者观焉,乃具

解释成语“人存政举”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人存政举: 拼音:rén cún zhèng jǔ成语简拼:rczj注音:ㄖㄣˊ ㄘㄨㄣˊ ㄓㄥˋ ㄐㄨˇ发音:(\"xxzl.com.4080203172993\"); 成语繁体:人存政舉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反义词:人亡政息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解释: 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解释成语“百凡待举”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百凡待举: 拼音:bǎi fán dài jǔ成语简拼:bfdj注音:ㄅㄞˇ ㄈㄢˊ ㄉㄞˋ ㄐㄨˇ发音:(\"xxzl.com.4080434228618\"); 成语繁体:百凡待舉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百端待举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事业刚举办或刚接办时 成语解释: 无数事情都等待兴办。 成语出处: 平佚《临时政府成立记》:“而沪军陈都督,复以民军

解释成语“待兔守株”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待兔守株: 拼音:dài tù shǒu zhū成语简拼:dtsz注音:ㄉㄞˋ ㄊㄨˋ ㄕㄡˇ ㄓㄨ发音:(\"xxzl.com.4072002244632\"); 成语繁体:待兎守株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守株待兔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不知变通 成语解释: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成语出处: 宋·张君房《序》:

解释成语“高举远去”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高举远去: 拼音:gāo jǔ yuǎn qù成语繁体:高舉遠去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高举远引、高蹈远引、高蹈远举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退隐 成语解释: 举:起飞。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成语出处: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阁下居长安,统二于人,不能明白立功名,不如高举远去。”英语翻译:lead a secluded li

解释成语“举止自若”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举止自若: 拼音:jǔ zhǐ zì ruò成语简拼:jzzr发音:(\"xxzl.com.4080355526510\"); 成语繁体:舉止自若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举止自如、镇定自若反义词:惊慌失措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人处事镇静 成语解释: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成语出处: 《资治通鉴 唐高祖

解释成语“举止言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举止言谈: 拼音:jǔ zhǐ yán tán成语简拼:jzyt发音:(\"xxzl.com.4071912592593\"); 成语繁体:舉止言談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言谈举止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人的外在风度 成语解释: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成语出处: 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

解释成语“言谈举止”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言谈举止: 拼音:yán tán jǔ zhǐ成语简拼:ytjz注音:ㄧㄢˊ ㄊㄢˊ ㄐㄨˇ ㄓㄧˇ发音:(\"xxzl.com.407181540464\"); 成语繁体:言談舉止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音容笑貌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言行 成语解释: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成语出处: 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

解释成语“一举三反”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一举三反: 拼音:yī jǔ sān fǎn成语简拼:yjsf注音:ㄧ ㄐㄨˇ ㄙㄢ ㄈㄢˇ发音:(\"xxzl.com.4080313245299\"); 成语繁体:一舉三反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举一反三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成语出处:

解释成语“举直错枉”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举直错枉: 拼音:jǔ zhí cuò wǎng成语简拼:jzcw注音:ㄐㄨˇ ㄓㄧˊ ㄘㄨㄛˋ ㄨㄤˇ发音:(\"xxzl.com.4080258074293\"); 成语繁体:舉直錯枉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举直措枉、举直厝枉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成语解释: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

解释成语“举止大方”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举止大方: 拼音:jǔ zhǐ dà fāng成语简拼:jzdf注音:ㄐㄨˇ ㄓㄧˇ ㄉㄚˋ ㄈㄤ发音:(\"xxzl.com.4080355496506\"); 成语繁体:舉止大方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褒义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举止不凡反义词:举止失措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行为 成语解释: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成语出处:

解释成语“凫鹤从方”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凫鹤从方: 拼音:fú hè cóng fāng成语简拼:fhcf注音:ㄈㄨˊ ㄏㄜˋ ㄘㄨㄙˊ ㄈㄤ发音:(\"xxzl.com.4080431008391\"); 成语繁体:鳬鶴従方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指野鸭和鹤各从其所属的品类。比喻顺其自然行事。 成语出处: 《宋书·孔觊传》:“伏愿天明照其心请,乞改今局,授

解释成语“举纲持领”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举纲持领: 拼音:jǔ gāng chí lǐng注音:ㄐㄨˇ ㄍㄤ ㄔㄧˊ ㄌㄧㄥˇ成语繁体:舉綱持領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提纲挈领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补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举:提出;纲:网的总绳;领:衣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衣领一抖,衣服就顺了。比喻办事要抓住关键 成语出处: 汉·王充《论衡·程材》:“举纲

解释成语“举国一致”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举国一致: 拼音:jǔ guó yī zhì成语简拼:jgyz发音:(\"xxzl.com.4080355566515\"); 成语繁体:舉國一致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上下一致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全国一致 成语解释: 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成语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

解释成语“以言举人”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以言举人: 拼音:yǐ yán jǔ rén成语简拼:yyjr注音:ㄧˇ ㄧㄢˊ ㄐㄨˇ ㄖㄣˊ发音:(\"xxzl.com.40806092312662\"); 成语繁体:以言舉人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

解释成语“一举两得”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一举两得: 拼音:yī jǔ liǎng dé成语简拼:yjld注音:ㄧ ㄐㄨˇ ㄌㄧㄤˇ ㄉㄜ发音:(\"xxzl.com.4071843321582\"); 成语繁体:一舉兩得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褒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一箭双雕、事半功倍反义词: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解释: 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成语

解释成语“举措必当”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举措必当: 拼音:jǔ cuò bì dàng成语繁体:舉措必當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反义词:举措失当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行动措施完全得当 成语解释: 举措:举动,措置;当:适合,合宜。指行动措施完全得当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举措必当,莫不如画。” 成语分字解释: “举” 的基本字义: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

解释成语“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 拼音:nèi jǔ bù shī qí zǐ,wài jǔ bù shī qí chóu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反义词:任人唯亲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

解释成语“凫居雁聚”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凫居雁聚: 拼音:fú jū yàn jù成语简拼:fjyj注音:ㄈㄨˊ ㄐㄨ ㄧㄢˋ ㄐㄨˋ发音:(\"xxzl.com.4072015405091\"); 成语繁体:鳬居雁聚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 谓群聚一处。 成语出处: 宋·王安石《上五事书》:“然而天下之人,凫居雁聚,散而之四方而无禁也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