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词语“和尚在钵盂在”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和尚在钵盂在: 拼音:hé shàng zài bō yú zài 注音:ㄏㄜˊ ㄕㄤˋ ㄗㄞˋ ㄅㄛ ㄧㄩˊ ㄗㄞˋ 词语解释: 有和尚就有钵盂。谓人在物在。有留得青山在,哪怕无柴烧之意。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恁时节和尚在钵盂在,今日个福气衰,看何时冤业解!” 词语分字解释: “和” 的基本字义: 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

解释词语“法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法钵: 拼音:fǎ bō 注音:ㄈㄚˇ ㄅㄛ 词语解释: 僧尼用于化斋盛食的钵盂。《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逐日里送真经,使的奴家舌头破,血染法鉢。” 词语分字解释: “法” 的基本字义: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 含

解释词语“沿门托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沿门托钵: 拼音:yán mén tuō bō 注音:ㄧㄢˊ ㄇㄣˊ ㄊㄨㄛ ㄅㄛ 词语解释: 见“ 沿门持鉢 ”。 词语分字解释: “沿” 的基本字义: 顺着,照着:~岸(靠近江、河、湖、海一带的地区)。~海(靠海的一带)。~街。~途。~线。 因袭相传:~革(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历程)。~习(因袭历来的习惯)。相~成习。~袭(依照旧例行事)。~用。 边:边~ 含有“沿” 的词语: 无边无沿 边沿 阶

解释词语“杖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杖钵: 拼音:zhàng bō 注音:ㄓㄤˋ ㄅㄛ 词语解释: 锡杖与食钵。均为僧人云游必备之具,因以代指僧人行踪。 唐 李峤 《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诗:“ 荆 南旋杖鉢, 渭 北限津梁。何日紆真果,还来入帝乡。” 词语分字解释: “杖” 的基本字义: 扶着走路的棍子:手~。拐~。 泛指棍棒:擀面~。禅~。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脊。 古同“仗”,恃,凭倚。 含有“杖” 的词语: 法杖

解释词语“毕钵罗”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毕钵罗: 拼音:bì bō luó 注音:ㄅㄧˋ ㄅㄛ ㄌㄨㄛˊ 词语解释: 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鉢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一本作“卑鉢罗”。 词语分字解释: “毕” 的基本字义: 完结:礼~。~业。~生。~力。 完全:~肖(xiào )(完全相象)。凶相~露。~

解释词语“传钵袋”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传钵袋: 拼音:chuán bō dài 注音:ㄔㄨㄢˊ ㄅㄛ ㄉㄞˋ 词语解释: 犹传衣钵。谓继承祖业。 宋 陆游 《示子聿》诗:“我死汝应传鉢袋,勉持愚直报明时。” 词语分字解释: “传” 的基本字义: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

解释词语“托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托钵: 拼音:tuō bō 注音:ㄊㄨㄛ ㄅㄛ 词语解释:  1.手托钵盂。指僧人赴斋堂吃饭或向施主乞食。钵。梵语的省音译,意为应器。比丘的食器。《联灯会要·雪峰义存禅师》:“鐘未鸣,鼓未响,托鉢向甚么处去?”《续传灯录·惟正禅师》:“闻托鉢乞食,未闻安坐以享。” 明 高濂 《玉簪记·谭经》:“衣食浑无措,空门来托鉢。” 明 陈贞慧 《书癸巳毘陵事》:“其时有 澹上人 ,从 匡庐 来,肩瓢笠,日托

解释词语“行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行钵: 拼音:xíng bō 注音:ㄒㄧㄥˊ ㄅㄛ 词语解释: 僧侣游方时所带的钵盂。亦借指人们出行时所携的食具。 元 张养浩 《中都道中》诗:“露湿弊袍寒衬月,风餐行鉢暗凝尘。” 词语分字解释: “行” 的基本字义: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

解释词语“优钵罗”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优钵罗: 拼音:yōu bō luó 注音:ㄧㄡ ㄅㄛ ㄌㄨㄛˊ 词语解释: 植物名。梵语。又译为乌钵罗、沤钵罗、优钵剌。即青莲花。多产于 天竺 ,其花香洁。《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昔外国节法庆之日,一切妇女,尽持优鉢罗华以为鬘饰。” 唐 岑参 《优钵罗花歌》序:“ 参 尝读佛经,闻有优鉢罗花,目所未见。 天寳 景申岁…… 交河 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於 天山 之南。” 元 张可久 《折桂令

解释词语“优钵昙”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优钵昙: 拼音:yōu bō tán 注音:ㄧㄡ ㄅㄛ ㄊㄢˊ 词语解释: (1).梵语。即优昙钵。《南史·夷貊传下·波斯国》:“国中有优鉢曇花,鲜华可爱。”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豫章 之诗,……贯穿驰骋,工夫精到,虽未极古之源委,而其植立不凡,斯亦宇宙之奇诡也。开闢以来,能自表现於世若此者,如优鉢曇华时一现耳。” (2).指优钵昙花。 清 朱锡绶 《幽梦续影》:“ 唐 人之诗,多类

解释词语“击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击钵: 拼音:jī bō 注音:ㄐㄧ ㄅㄛ 词语解释: 见“ 击鉢催诗 ”。 词语分字解释: “击” 的基本字义: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打。~鼓。~中(zhòng)。~破。~毙。~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 攻打:~败。~毁。打~。声东~西。 碰,接触:撞~。目~。肩摩毂(gǔ)~(亦作“摩肩击毂”) 含有“击” 的词语: 鬼击 荡击 钞击 迸击 陷击 梃击 射击场 射击

解释词语“龙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龙钵: 拼音:lóng bō 注音:ㄌㄨㄙˊ ㄅㄛ 词语解释: 咒龙请雨之钵。典出《晋书·艺术传·僧涉》:“﹝ 僧涉 ﹞能以祕祝下神龙,每旱, 坚 常使之呪龙请雨。俄而龙下鉢中,天輒大雨, 坚 及羣臣亲就钵观之。” 唐 李绅 《鉴玄影堂》诗:“龙鉢已倾无法雨,虎牀犹在有悲风。” 词语分字解释: “龙” 的基本字义: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

解释词语“石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石钵: 拼音:shí bō 注音:ㄕㄧˊ ㄅㄛ 词语解释: 陶钵。僧人用的食器。 元 虞集 《送开元雪窗光禅师归平江》诗:“八月露水繁,石鉢满华蜜。” 元 萨都剌 《贺天竺长老訢笑隐召住大龙翔集庆寺》诗:“衲衣香暖留春麝,石鉢云寒卧夜龙。” 词语分字解释: “石” 的基本字义: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

解释词语“四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四钵: 拼音:sì bō 注音:ㄙㄧˋ ㄅㄛ 词语解释: 佛成道时,四天王各献一石钵,佛受之,重迭为一而用,故称四钵。见《普曜经·四天王上钵品》。 南朝 梁简文帝 《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手擎四鉢,始乎鹿园之教;身卧双林,终於象喻之説。”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开元寺佛钵诗》:“空王初受逞神功,四鉢须臾现一重。”原注:“至今鉢缘有四重也。” 词语分字解释: “四” 的基本字义: 数名,三加一

解释词语“木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木钵: 拼音:mù bō 注音:ㄇㄨˋ ㄅㄛ 词语解释: 木制的钵。僧人所用食器。 元 萨都剌 《送龙翔寺约上人之俗归宜兴状寺》诗:“早趁鐘声持木鉢,夜随灯影认禪牀。” 词语分字解释: “木” 的基本字义: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 棺材:棺~。 质朴:~讷(朴实迟钝)。 呆笨:~鸡。

解释词语“水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水钵: 拼音:shuǐ bō 注音:ㄕㄨㄟˇ ㄅㄛ 词语解释: 陶制盛水器具。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无畏 以小刀于水钵中搅旋之,胡言数百呪水。” 词语分字解释: “水” 的基本字义: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河流:汉~。湘~。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液汁:~笔。墨~。 指附

解释词语“瓦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瓦钵: 拼音:wǎ bō 词语解释: 陶制的容器,似盆而较小。《周书·儒林传·卢光》:“令 光 於桑门立处造浮图,掘基一丈,得瓦鉢、锡杖各一。”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止不过瓦鉢内斟村酿,那里有金盏内泛羊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还有一个大瓦鉢,满满的盛着一鉢切碎的西瓜皮。” 词语分字解释: “瓦” 的基本字义: 用陶土烧成的:~罐。~器。~釜雷鸣(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

解释词语“云钵”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云钵: 拼音:yún bō 注音:ㄧㄨㄣˊ ㄅㄛ 词语解释: 僧侣云游各地时所持的食器。 元 张宪 《寄中山隐讲师》诗:“风廊巡夜虎,云鉢听经龙。” 词语分字解释: “云” 的基本字义: 雲的古字。明.张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 含有“云

解释词语“三摩钵提”是什么意思?什么含义?

三摩钵提: 拼音:sān mó bō tí 词语解释: 梵文音译。犹三昧。鉢,亦作“ 钵 ”。 宋 苏轼 《宝月大师塔铭》:“师於佛事虽若有为,譬之农夫畦而种之,待其自成,不数数然也。故余尝以为修三摩鉢提者。” 清 龚自珍 《释二门三点同异》:“《楞严》有三摩钵提,《圆觉》有三摩钵提,《涅槃》改为毘婆舍那。三摩钵提,翻观也;毘婆舍那,翻观幻也。”参见“ 三昧 ”。 词语分字解释: “三” 的基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