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恍若隔世”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恍若隔世: 拼音:huǎng ruò gé shì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恍如隔世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事物的巨大变化 成语解释: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成语出处: 明·袁宏道《锦帆集·天池》:“屏山献青,画恋滴翠,两年尘土面目,为之洗尽。马首红尘,恍若隔世矣。” 成语例子: 王朔《浮出海面

解释成语“走下坡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走下坡路: 拼音:zǒu xià pō lù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每况愈下反义词:蒸蒸日上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 下坡路:由高处通向低处的道路。比喻向衰落或坏的方向发展 成语出处: 孙犁《乡里旧闻》:“进善幼年就赶上日子走下坡路,因此学了木匠。” 成语例子: 张平《抉择》:“中阳纺织集团公司在1985年后开

解释成语“远隔重洋”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远隔重洋: 拼音:yuǎn gé chóng yáng成语繁体:遠隔重洋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相距遥远 成语解释: 重洋:一重重的海洋。指相距遥远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无如远隔重洋,何能前去看来。”其他语言:durch weite Meere getrennt sein 成语分字解释: “远”

解释成语“世路荣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世路荣枯: 拼音:shì lù róng kū成语繁体:丗路榮枯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世路:世间人事的经历;荣枯:兴盛和衰败。世间人事的兴盛和衰败 成语出处: 唐·刘禹锡《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诗:“从君勇断抛名后,世路荣枯见几回?” 成语分字解释: “世” 的基本字义: 一个时代,有时特指三十年:~代(a.很多年

解释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拼音:yī rì bù jiàn,rú gé sān qiū成语简拼:yrbq发音:(\"xxzl.com.4080442518748\"); 成语繁体:一日不見,如隔三秌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一日三秋 成语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成语解释: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

解释成语“人心隔肚皮”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人心隔肚皮: 拼音:rén xīn gé dù pí成语简拼:rxgdp注音:ㄖㄣˊ ㄒㄧㄣ ㄍㄜˊ ㄉㄨˋ ㄆㄧˊ发音:(\"xxzl.com.4080351206228\");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知人知面不知心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世道险恶 成语解释: 谓人的心思难以猜测。 成语出处: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

解释成语“一路顺风”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一路顺风: 拼音:yī lù shùn fēng成语简拼:ylsf注音:ㄧˊ ㄌㄨˋ ㄕㄨㄣˋ ㄈㄥ发音:(\"xxzl.com.4080359246756\"); 成语繁体:一路順風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褒义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一路平安、一帆风顺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用于祝颂 成语解释: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成语出处: 清 俞万春《荡寇

解释成语“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拼音: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 gē bó shàng zǒu dé lù成语简拼:qtsl发音:(\"xxzl.com.4080443298790\"); 成语繁体: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成语解释:

解释成语“云泥异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云泥异路: 拼音:yún ní yì lù成语简拼:ynyl注音:ㄧㄨㄣˊ ㄋㄧˊ ㄧˋ ㄌㄨˋ发音:(\"xxzl.com.40806102212733\"); 成语繁体:雲泥異路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云泥殊路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 成语出处: 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

解释成语“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拼音:gēng zhě ràng pàn,xíng zhě ràng lù成语繁体:畊者讓畔,行者讓路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耕者让畔,讼者让田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社会局面 成语解释: 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给对方行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 成语出处: 《孔子家语

解释成语“慌不择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慌不择路: 拼音:huāng bù zé lù成语简拼:hbzl注音:ㄏㄨㄤ ㄅㄨˋ ㄗㄜˊ ㄌㄨˋ发音:(\"xxzl.com.40807245915654\"); 成语繁体:慌不擇路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饥不择食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解释: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

解释成语“熟门熟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熟门熟路: 拼音:shú mén shú lù成语简拼:smsl注音:ㄕㄨˊ ㄇㄣˊ ㄕㄨˊ ㄌㄨˋ发音:(\"xxzl.com.407180904172\"); 成语繁体:熟門熟路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轻车熟路反义词:人地两生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现成的门路 成语解释: 熟悉门径,了解情况,很有经验。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

解释成语“人生路不熟”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人生路不熟: 拼音:rén shēng lù bù shú成语简拼:rsls发音:(\"xxzl.com.4071901512136\");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人地两生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 比喻初到一个地方各方面都很陌生。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4卷:“欺他是个单身穷军,人生路不熟,料没有人

解释成语“冤家路狭”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冤家路狭: 拼音:yuān jiā lù xiá成语简拼:yjlx注音:ㄧㄨㄢ ㄐㄧㄚ ㄌㄨˋ ㄒㄧㄚˊ发音:(\"xxzl.com.40806101012719\"); 成语繁体:寃家路狹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冤家路窄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仇人相见 成语解释: 见“冤家路窄”。 成语出处: 《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

解释成语“轻车熟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轻车熟路: 拼音:qīng chē shú lù成语简拼:qcsl注音:ㄑㄧㄥ ㄔㄜ ㄕㄨˊ ㄌㄨˋ发音:(\"xxzl.com.4071902532170\"); 成语繁体:輕車熟路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得心应手、轻而易举、驾轻就熟反义词:人生地疏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解释: 驾轻车;走熟路。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

解释成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拼音:yī rén fēi shēng,xiān jí jī quǎn成语简拼:yrfsxjjq注音:ㄧ ㄖㄣˊ ㄈㄟ ㄕㄥ ,ㄒㄧㄢ ㄐㄧˊ ㄐㄧ ㄑㄨㄢˇ发音:(\"xxzl.com.4080444288856\"); 成语繁体:一人飛升,僊及鶏犬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成语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

解释成语“路见不平,拔剑相助”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拼音: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zhù注音:ㄌㄨˋ ㄐㄧㄢˋ ㄅㄨˋ ㄆㄧㄥˊ ,ㄅㄚˊ ㄐㄧㄢˋ ㄒㄧㄤ ㄓㄨˋ成语繁体:路見不平,拔劍相助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成语用法: 作主语、谓语、分句;指见义勇为 成语解释: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

解释成语“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拼音:gé qiáng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成语出处: 元·孟德耀《举案齐眉》第二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小贱人无理,瞒着老夫,引

解释成语“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拼音:gé shě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0回:“正是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公子听得仔细,即心中转道

解释成语“萧郎陌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萧郎陌路: 拼音:xiāo láng mò lù成语简拼:xlml发音:(\"xxzl.com.40805153710102\"); 成语繁体:蕭郎陌路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视同陌路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不再相爱 成语解释: 萧郎:旧时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陌路:过路人。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 成语出处: 唐·崔郊《赠婢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