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上和下睦”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上和下睦: 拼音:shàng hé xià mù成语简拼:shxm注音:ㄕㄤˋ ㄏㄜˊ ㄒㄧㄚˋ ㄇㄨˋ成语繁体:上咊下睦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上下相安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家庭等 成语解释: 谓长幼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相处得很好。 成语出处: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常则是户静门清,上和下睦,立计成家,众口流传。” 成语例

解释成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拼音:dào shén me shān shàng chàng shén me gē注音:ㄉㄠˋ ㄕㄣˊ ˙ㄇㄜ ㄕㄢ ㄕㄤˋ ㄔㄤˋ ㄕㄣˊ ˙ㄇㄜ ㄍㄜ成语繁体:到什麽山上唱什麽謌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成语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

解释成语“节上生枝”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节上生枝: 拼音:jié shàng shēng zhī注音:ㄐㄧㄝ ˊ ㄕㄤˋ ㄕㄥ ㄓㄧ成语繁体:節上生枝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节外生枝、节上生枝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意料之外的事 成语解释: 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枝节上又生出枝桠。比喻在不应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问题 成语出处: 宋·朱熹《答吕子约书》:“读古人书

解释成语“弓弩上弦,刀剑出鞘”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拼音:gōng nǔ shàng xián,dāo jiàn chū qiào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弓上弦,刀出鞘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 成语解释: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解释成语“不分上下”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不分上下: 拼音:bù fēn shàng xià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不分胜负、不分高下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事物 成语解释: 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成语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成语例子: 钱钟书《围城》:“主人说,圆桌子座位

解释成语“瞒上不瞒下”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瞒上不瞒下: 拼音: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成语简拼:msbmx注音:ㄇㄢˊ ㄕㄤˋ ㄅㄨˋ ㄇㄢˊ ㄒㄧㄚˋ发音:(\"xxzl.com.4072042485948\"); 成语繁体:瞞上不瞞下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谩上不谩下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中层人物 成语解释: 瞒:也作“漫”,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

解释成语“罔上虐下”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罔上虐下: 拼音:wǎng shàng nüè xià注音:ㄨㄤˇ ㄕㄤˋ ㄋㄩㄝˋ ㄒㄧㄚˋ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瞒上欺下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欺骗 成语解释: 罔:欺骗;虐:侵害。指瞒上欺下 成语出处: 明·宋濂《元史·耶律楚材传》:“此贪利之徒,罔上虐下,为害甚大。”成语故事:元朝时期,忠君爱民的大臣野律楚材深受皇帝的

解释成语“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拼音: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成语简拼:ssmlhhzcdw注音:ㄕㄢ ㄕㄤˋ ㄨˊ ㄌㄠˇ ㄏㄨˇ ,ㄏㄡˊ ˙ㄗㄧ ㄔㄥ ㄉㄞˋ ㄨㄤˊ发音:(\"xxzl.com.4080447368989\"); 成语繁体: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

解释成语“发上指冠”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发上指冠: 拼音:fā shàng zhǐ guàn成语简拼:fszg注音:ㄈㄚ ㄕㄤˋ ㄓㄧˇ ㄍㄨㄢ发音:(\"xxzl.com.40807343216254\"); 成语繁体:發上指冠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发上冲冠、怒发冲冠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极端愤怒 成语解释: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

解释成语“谄上傲下”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谄上傲下: 拼音:chǎn shàng ào xià成语简拼:csax发音:(\"xxzl.com.4071956384392\"); 成语繁体:諂上傲下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谄上骄下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对上对下两面三刀 成语解释: 对上讨好,对下傲慢。 成语出处: 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富贵在天’便是打破地上的

解释成语“接不上茬”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接不上茬: 拼音:jiē bù shàng chá成语繁体:接不上茌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难以为继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不能继续下去 成语解释: 接不上别人的话头说话,指不能继续下去 成语例子: 他的一连串问话让我接不上茬 成语分字解释: “接” 的基本字义: 连成一体:~合。~骨。~壤。衔~。 继续,连续:~力。~替。~班。~二

解释成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拼音:shàng yǒu tiān táng,xià yǒu sū háng注音:ㄕㄤˋ ㄧㄡˇ ㄊㄧㄢ ㄊㄤˊ ,ㄒㄧㄚˋ ㄧㄡˇ ㄙㄨ ㄏㄤˊ成语繁体:上有天堂,下有蘇斻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指苏州、杭州比天堂还要美好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从来

解释成语“弓上弦,刀出鞘”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弓上弦,刀出鞘: 拼音:gōng shàng xián,dāo chū qiào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战争 成语解释: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支更坐夜。” 成语例

解释成语“作壁上观”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作壁上观: 拼音:zuò bì shàng guān成语简拼:zbsg注音:ㄗㄨㄛˋ ㄅㄧˋ ㄕㄤˋ ㄍㄨㄢ发音:(\"xxzl.com.40807055214720\"); 成语繁体:作壁上觀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置身事外反义词:见义勇为、拔刀相助、蹑足其问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解释: 壁:壁垒;营寨

解释成语“附下罔上”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附下罔上: 拼音:fù xià wǎng shàng成语简拼:fxws注音:ㄈㄨˋ ㄒㄧㄚˋ ㄨㄤˇ ㄕㄤˋ发音:(\"xxzl.com.4072016235117\"); 成语繁体:坿下罔上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 成语出处: 《汉书·武帝纪》:“夫附下罔上者死,

解释成语“竿头日上”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竿头日上: 拼音:gān tóu rí shàng成语简拼:gtrs发音:(\"xxzl.com.40805204610461\"); 成语繁体:竿頭日上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竿头日进反义词:每况愈下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学业等 成语解释: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成语出处: 《秉烛谈》:“招贤大师赠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

解释成语“七上八下”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七上八下: 拼音:qī shàng bā xià成语简拼:qsbx注音:ㄑㄧ ㄕㄤˋ ㄅㄚ ㄒㄧㄚˋ发音:(\"xxzl.com.4071904332235\");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反义词:心安理得、若无其事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心里慌乱不安 成语解释: 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 成语出处: 宋

解释成语“上吐下泻”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上吐下泻: 拼音:shàng tǔ xià xiè成语简拼:stxx发音:(\"xxzl.com.40718064060\");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疾病等 成语解释: 呕吐与腹泻。指人患病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化及见军士焦头烂额,后忽然又上吐下泻,一齐病倒,便放声大哭。” 成语例子:

解释成语“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拼音:nù cóng xīn tóu qǐ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成语简拼:ncxt注音:ㄋㄨˋ ㄘㄨㄙˊ ㄒㄧㄣ ㄕㄤˋ ㄑㄧˇ ,ㄜˋ ㄒㄧㄤˋ ㄉㄢˇ ㄅㄧㄢ ㄕㄥ发音:(\"xxzl.com.4080443168777\"); 成语繁体:怒従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怒从心

解释成语“取法于上,仅得乎中”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取法于上,仅得乎中: 拼音:qǔ fǎ yú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法:标准,规范。取上等的为标准,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成语出处: 唐·唐太宗《帝范》第四卷:“取法于上,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成语例子: 孙中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