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一指蔽目,不见泰山”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拼音:yī zhǐ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注音:ㄧ ㄓㄧˇ ㄅㄧˋ ㄇㄨˋ ,ㄅㄨˊ ㄐㄧㄢˋ ㄊㄞˋ ㄕㄢ成语繁体:一指蔽目,不見泰山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头脑简单 成语解释: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解释成语“水满金山”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水满金山: 拼音:shuǐ mǎn jīn shān成语简拼:smjs注音:ㄕㄨㄟˇ ㄇㄢˇ ㄐㄧㄣ ㄕㄢ成语繁体:水滿金山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水漫金山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 见“水漫金山”。 成语出处: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成语故事

解释成语“满山满谷”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满山满谷: 拼音:mǎn shān mǎn gǔ成语繁体:滿山滿谷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漫山遍野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或动植物等 成语解释: 到处都是。形容非常多 成语出处: 元·郑光祖《蟾宫曲》:“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 成语例子: 邹韬奋《抗战以来·一幕悲喜剧》:“我们在国民党的党报刊中可以看到满山满谷反对宪政的大

解释成语“漫山塞野”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漫山塞野: 拼音:màn shān sāi yě成语简拼:mssy注音:ㄇㄢˋ ㄕㄢ ㄙㄞ ㄧㄜˇ发音:(\"xxzl.com.4072052476198\"); 成语繁体:漫山僿野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漫山遍野反义词:寥寥无几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或动植物 成语解释: 同“漫山遍野”。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

解释成语“竹罄南山”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竹罄南山: 拼音:zhú qìng nán shān注音:ㄓㄨˊ ㄑㄧㄥˋ ㄣㄢˊ ㄕㄢ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罄竹难书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罄:尽,完。形容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 成语出处: 清·感惺《断头台·受献》:“到此是森罗殿上无私款,镜台前明照胆,要把君孽案重重彻里翻,竹罄南山。” 成语分字解释: “竹

解释成语“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 拼音: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语出处: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是以泰山

解释成语“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拼音: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dà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语出处: 秦·李斯《上书秦始皇》:

解释成语“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拼音: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语出处: 清·张岱《岱志》:“泰

解释成语“穷山僻壤”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穷山僻壤: 拼音:qióng shān pì rǎng成语简拼:qspr注音:ㄑㄩㄥˊ ㄕㄢ ㄆㄧˋ ㄖㄤˇ发音:(\"xxzl.com.4072113516760\"); 成语繁体:窮山僻壤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穷乡僻壤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偏僻的地方 成语解释: 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

解释成语“指山卖磨”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指山卖磨: 拼音:zhǐ shān mài mó成语简拼:zsmm注音:ㄓㄧˇ ㄕㄢ ㄇㄞˋ ㄇㄛˊ发音:(\"xxzl.com.4072332081026\"); 成语繁体:指山賣磨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指山说磨 成语用法: 作主语、谓语、宾语;指借此说彼 成语解释: 比喻耍手段、说空话哄人。 成语出处: 元·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第一折

解释成语“鸿毛泰山”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鸿毛泰山: 拼音:hóng máo tài shān成语简拼:hmts注音:ㄏㄨㄥˊ ㄇㄠˊ ㄊㄞˋ ㄕㄢ发音:(\"xxzl.com.4071918322832\"); 成语繁体:鴻毛泰山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鸿毛泰岱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人死的价值轻重悬殊 成语解释: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解释成语“泰山鸿毛”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泰山鸿毛: 拼音:tài shān hóng máo成语简拼:tshm注音:ㄊㄞˋ ㄕㄢ ㄏㄨㄥˊ ㄇㄠˊ发音:(\"xxzl.com.4071854561972\"); 成语繁体:泰山鴻毛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较 成语解释: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

解释成语“逢山开道,遇水造桥”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拼音:féng shān kāi dào,yù shuǐ zào qiáo成语简拼:fskdy发音:(\"xxzl.com.4080444588886\");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逢山开路,遇水迭桥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成语解释: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

解释成语“河带山砺”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河带山砺: 拼音:hé dài shān lì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河山带砺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时间久远 成语解释: 河:黄河;带:衣带;山:泰山;砺:磨刀石。黄河像条衣带,泰山像块磨刀石。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 成语出处: 北周·宇文道《庾信集序》:“河带山砺,贻厥于后。”英语翻译:endure the test of time,not chan

解释成语“登山蓦岭”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登山蓦岭: 拼音:dēng shān mò lǐng成语繁体:登山驀嶺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登山踄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长途跋涉的辛苦 成语解释: 蓦:超越。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今日亲将头领差,登山蓦岭践尘埃。” 成语分字解释: “登” 的基本字义: 上,升:~山。~车。~门。~天。~台。~场

解释成语“登山逾岭”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登山逾岭: 拼音:dēng shān yú lǐng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登山越岭、登山跋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形容长途跋涉 成语解释: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成语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42回:“且说陈友定从厕中跳墙而逃,恐大路上或有军马追赶,也向东南角上登山逾岭,径寻鹤鸣山一路行走。” 成语分字解释: “登” 的基本字义: 上,升:~山。

解释成语“爬山越岭”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爬山越岭: 拼音:pá shān yuè lǐng成语简拼:psyl发音:(\"xxzl.com.4080008091713\"); 成语繁体:爬山越嶺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翻山越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长途跋涉的辛苦 成语解释: 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

解释成语“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翻山越岭: 拼音:fān shān yuè lǐng成语简拼:fsyl注音:ㄈㄢ ㄕㄢ ㄩㄝˋ ㄌㄧㄥˇ发音:(\"xxzl.com.4071925153121\"); 成语繁体:飜山越嶺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跋山涉水、梯山航海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辛苦 成语解释: 越:过;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翻过很

解释成语“高山峻岭”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高山峻岭: 拼音:gāo shān jùn lǐng成语简拼:gsjl发音:(\"xxzl.com.407180945203\"); 成语繁体:高山峻嶺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崇山峻岭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地势等 成语解释: 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险的山岭。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六回:“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

解释成语“荒山野岭”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荒山野岭: 拼音:huāng shān yě lǐng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荒郊野外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 指荒凉无人烟的山野 成语出处: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80回:“往前一看,都是荒山野岭,不见有人行路,连一株树木也没有。” 成语例子: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不像是睡在荒山野岭,倒像是在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