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不言而信”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不言而信: 拼音:bù yán ér xìn成语简拼:byex发音:(\"xxzl.com.4080129492098\");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人的威望等 成语解释: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成语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成语例子: 尧舜之世,正百官而诸侯服,去四凶而天下安,

解释成语“鱼贯而入”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鱼贯而入: 拼音:yú guàn ér rù成语简拼:yger发音:(\"xxzl.com.40805490511254\"); 成语繁体:魚貫而入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反义词:一拥而入、破门而入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解释: 像游鱼那样首尾连贯地进入。比喻有秩序地相继而进。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

解释成语“相视而笑”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相视而笑: 拼音:xiāng shì ér xiào成语简拼:xsex发音:(\"xxzl.com.40806071212499\"); 成语繁体:相視而笑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成语解释: 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 成语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慧生指与老残看,

解释成语“相视而笑,莫逆于心”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拼音:xiāng shì ér xiào,mò nì yú xīn成语简拼:xsmn发音:(\"xxzl.com.4080454419174\"); 成语繁体:相視而笑,莫逆于心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相视莫逆 成语用法: 作分句;指朋友深交 成语解释: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成语出处: 《庄子·

解释成语“择善而从”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择善而从: 拼音:zé shàn ér cóng成语简拼:zsec注音:ㄗㄜˊ ㄕㄢˋ ㄦˊ ㄘㄨㄙˊ发音:(\"xxzl.com.40805485811245\"); 成语繁体:擇善而従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见贤思齐、取长补短、从善如流反义词: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吹毛求疵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解释: 选择好的而遵循

解释成语“国而忘家”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国而忘家: 拼音:guó ér wàng jiā成语简拼:gewj注音:ㄍㄨㄛˊ ㄦˊ ㄨㄤˋ ㄐㄧㄚ发音:(\"xxzl.com.4072025345301\"); 成语繁体:國而忘家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国耳忘家、国尔忘家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爱国 成语解释: 谓为国事而忘其家。 成语出处: 《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

解释成语“闻风而至”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闻风而至: 拼音:wén fēng ér zhì成语简拼:wfez注音:ㄨㄣˊ ㄈㄥ ㄦˊ ㄓㄧˋ发音:(\"xxzl.com.40806062112435\"); 成语繁体:聞風而至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近代成语近义词:闻风而动反义词:无动于衷 成语用法: 作谓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1

解释成语“鼓腹而游”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鼓腹而游: 拼音:gǔ fù ér yóu成语繁体:皷腹而游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鼓腹含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太平 成语解释: 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饱食挺腹,悠闲游玩。形容太平时代人们过着安乐的生活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其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成语例子: 明·冯惟敏《中吕粉蝶

解释成语“择木而栖”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择木而栖: 拼音:zé mù ér qī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择木而处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 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做巢。比喻选择贤君明主,为其效命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4回:“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成语分字解释: “择” 的基本字义: 挑拣,挑选:~取。~优。抉~。~善而从。饥不

解释成语“树欲静而风不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树欲静而风不息: 拼音: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xī成语繁体:樹慾静而風不息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树欲静而风不宁、树欲静而风不停 成语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身不由己 成语解释: 静:平静;息:平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成语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树欲

解释成语“一拥而上”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一拥而上: 拼音:yī yōng ér shàng成语简拼:yyes发音:(\"xxzl.com.40805493511288\"); 成语繁体:一擁而上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一哄而上 成语用法: 作谓语;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成语出处: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

解释成语“逆流而上”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逆流而上: 拼音:nì liú ér shàng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知难而进反义词:知难而退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精神等 成语解释: 逆:倒。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而上 成语出处: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成语例子: 张天民《创业》第13章:“目前,正有一股寒流向我们压过来,

解释成语“结绳而治”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结绳而治: 拼音:jié shéng ér zhì成语简拼:jsez发音:(\"xxzl.com.40806301513334\"); 成语繁体:結繩而治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原始管理方法 成语解释: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成语出处: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

解释成语“温润而泽”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温润而泽: 拼音:wēn rùn ér zé成语简拼:wrez发音:(\"xxzl.com.40806333013536\"); 成语繁体:温潤而澤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成语出处: 《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成语分字解释: “温” 的基本字义: 不冷不热:~

解释成语“学优而仕”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学优而仕: 拼音:xué yōu ér shì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学而优则仕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读书做官 成语解释: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可以当官 成语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学优而仕的愿望。” 成语分字解释: “学” 的基本字义: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

解释成语“饮恨而死”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饮恨而死: 拼音:yǐn hèn ér sǐ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饮恨而终 成语用法: 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饮:含忍。指含恨而死 成语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他平日也常以岳少保自期,可是岳少保饮恨而死,并未能挽既倒之狂澜!” 成语分字解释: “饮” 的基本字义: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

解释成语“学而时习之”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学而时习之: 拼音:xué ér shí xí zhī成语简拼:xesz发音:(\"xxzl.com.40806340713582\"); 成语繁体:壆而時習之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温故而知新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学习方法 成语解释: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成语出处: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成语例子: 学而时习之,所以

解释成语“扩而充之”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扩而充之: 拼音:kuò ér chōng zhī成语繁体:擴而充之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扩充 成语解释: 扩:扩展。扩大范围,充实内容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成语例子: 朱自清《论气节》:“这句话原来是论妇女的,后来却扩而充之普遍应用起来。” 成语分字解

解释成语“总而言之”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总而言之: 拼音:zǒng ér yán zhī成语简拼:zeyz注音:ㄗㄨㄙˇ ㄦˊ ㄧㄢˊ ㄓㄧ发音:(\"xxzl.com.40805474811168\"); 成语繁体:總而言之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综上所述、一言以蔽之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分句;用于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成语解释: 总括起来说(总:总括;归纳)。 成语出处: 《周

解释成语“拭目而观”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拭目而观: 拼音:shì mù ér guān成语繁体:拭目而觀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拭目以观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 视:看待。把有这回事看得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形容不当一回事 成语出处: 宋·杨万里《上寿皇乞留张栻黜韩玉书》:“天下方拭目而观,非观朝廷也,观栻也。” 成语分字解释: “拭” 的基本字义: 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