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声罪致讨”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 成语
- 2025-02-03
- 6热度
- 0评论


声罪致讨:
拼音:shēng zuì zhì tǎo
成语简拼:szzt
注音:ㄕㄥ ㄗㄨㄟˋ ㄓㄧˋ ㄊㄠˇ
成语繁体:聲辠致討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成语解释:
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成语出处:
《国语 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成语例子: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朝廷只须遣一旅之师,声罪致讨,不旬日之间,定当传首京师,何足多虑。”
英语翻译:condemn
成语分字解释:
“声” 的基本字义: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名誉:名~。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
含有
“声” 的成语:
声泪俱发
声驰千里
怨声满道
响不辞声
假誉驰声
丑声远播
名声籍甚
声闻过情
声振林木
声气相求
雅雀无声
声势熏灼
声势赫奕
声色并厉
声名烜赫
声名藉甚
声名赫奕
郑声乱雅
怨声载路
怨声盈路
“罪” 的基本字义: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 刑罚:
含有
“罪” 的成语:
立功赎罪
祸首罪魁
伐罪吊民
奉辞伐罪
悔罪自新
迁善远罪
赏功罚罪
赏劳罚罪
赦过宥罪
徙善远罪
吊民伐罪
知我罪我
伐罪吊人
负罪引慝
恶稔罪盈
功首罪魁
责躬罪己
掩罪饰非
罪盈恶满
罪己责躬
“致” 的基本字义:
送给,给予:~仕(退休)。~辞。~电。~力。~哀。~命。 招引,使达到:~病。~使。以~。专心~志。 意态,情况:大~。别~。景~。兴(xìng )~。 细密,精细:~密。精~。===汉英互译===
含有
“致” 的成语:
深入细致
团结一致
任重致远
专心致志
闲情逸致
声罪致讨
淋漓尽致
豪情逸致
极情尽致
见危致命
殊致同归
推陈致新
闲情别致
兴云致雨
雅量高致
致远任重
引重致远
齐心一致
奇情异致
做张做致
“讨” 的基本字义:
见讨。
含有
“讨” 的成语:
邀功讨好
费力不讨好
诛暴讨逆
擒奸讨暴
沿波讨源
讨价还价
声罪致讨
东征西讨
东讨西伐
东讨西征
讨恶翦暴
讨类知原
讨流溯源
讨是寻非
南征北讨
通风讨信
寻源讨本
讨逆除暴
寻头讨脑
讨恶剪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