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未倒置的置是什么意思,本末倒置的意思,本末倒置成语解释,本末倒置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

•本末倒置 [ běn mò dào zhì ]

  • 成语拼音:běn mò dào zhì
  • 成语解释: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 成语例子: 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 成语出处: 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 近义词: 轻重倒置 、舍本求末
  • 反义词: 以一持万 、本末相顺
  • 成语正音: 倒,不能读作“dǎo”。
  • 成语辨形: 末,不能写作“未”。
  •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 成语辨析: ~和“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但~是指把主次的位置颠倒了;“舍本逐末”指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成语谜语: 半;瓶底朝天;跋作序言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弄错了事物的轻重主次

本末倒置是什么意思?

本末倒置的分开解释

本末 : ①树的下部和上部,东西和底部和顶部,比喻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详述~。②比喻主要的与次要的:~颠倒。
倒置 : 1.亦作"倒寘"。2.颠倒过来。指事物所处的状况与正常的相反,如事物在顺序﹑方位﹑道理等方面的颠倒。3.犹言倒映。

成语什么倒置?

轻重倒置

qīng zhòng dào zhì

解释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

出处《反对党八股》:“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什么倒置?

本末倒置 拼音:běn mò dǎo zhì 释义: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 末,树梢比喻事物的细枝末节; 置,放置。 解释: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借以形容把根本的事忽略了,反而注重细微末端、较不重要的事。 成语典故: 《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在说明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一般人往往会有误本为末、倒末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说法。较早的书证是宋代大儒朱熹写给他的朋友吕伯恭的信,就提到:「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等语,信中谈的就是先后次序颠倒的事情。另外一位宋代大儒陆九渊在〈与曾敬之〉信中也提到:「有其本,必有其末。

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

若本末倒置,则所谓文亦可知矣。」大意是说事情都有本有末,没听过根本壮盛而枝节末端不茂盛的事。陆九渊的话更明白的表现出本末倒置的意思。清代王昶所写的〈新修州学之记〉说到:「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意思是说为政者若不知宣扬教化于民,则常会本末倒置,失掉了应有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