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的意思,以逸待劳成语解释,以逸待劳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

•以逸待劳 [ yǐ yì dài láo ]

  • 成语拼音: yǐ yì dài láo
  • 成语注音: 一ˇ 一ˋ ㄉㄞˋ ㄌㄠˊ
  • 成语解释: 逸:安闲;劳:疲劳。用安闲之己待疲劳之敌。指自己养精蓄锐;等敌人疲劳后;待机痛击疲劳之敌。
  • 成语例子: 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 成语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 英语wait at one's ease for the fatigued enemy

    俄语бросáть свежие силы против измотанного противника

  • 近义词: 养精蓄锐
  • 反义词: 疲于奔命
  • 成语辨形: 待,不能写作“侍”。
  •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 成语繁体: 以逸待勞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正音: 逸,不能读作“tuì”。
  • 成语属性: 成语
  • 成语五行: 土土火火
  •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 成语谜语: 最佳的养生之道

以逸待劳是什么意思?

以逸待劳的含义解释

以逸待劳 [ yǐ yì dài láo ]

⒈  指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时再出击。

wait at one's ease for the fatigued enemy;

以逸待劳是什么意思的词典解释

以逸待劳[ yǐ yì dài láo ]

⒈  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方疲倦、实力削弱时,再予以痛击。也作「以佚待劳」。

《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三国演义·第五〇回》:「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的寓意引证解释

⒈  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飢,此治力者也。”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则深壁高垒,以逸待劳。”《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斯取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以什么待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以什么待什么”的成语只有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

解释: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自: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示例:**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扩展资料

一、以逸待劳的近义词:养精蓄锐

养精蓄锐

解释: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引证:他们个个像跑道上的选手,养精蓄锐,伸足擦腿,准备显身手。 叶圣陶《四三集·得失》

近义词逸以待劳、用逸待劳、竭尽全力、休养生息、以逸待劳

反义词竭尽心力、劳民伤财

二、以逸待劳的反义词:疲于奔命

疲于奔命

解释: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引证:**《论持久战》:“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疲于奔命。”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应接不暇、捉襟见肘

反义词髀肉复生、应付裕如、以逸待劳、应付自如、用逸待劳、逸以待劳、悠闲自得

“以什么待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以逸待劳

[yǐ yì dài láo]

生词本

基本释义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褒义

出 处

《后汉书·冯异传》:“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

例 句

打仗,如能有效地运用“以近待远,~,以饱待饥”等军事策略,就可以克敌制胜。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养精蓄锐 用逸待劳 逸以待劳

反义词

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