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咄咄的意思,怪事咄咄成语解释,怪事咄咄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

•怪事咄咄 [ guài shì duō duō ]

  • 成语拼音:guài shì duō duō
  • 成语解释: 同“咄咄怪事”。
  •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怪事咄咄是什么意思?

怪事咄咄的分开解释

怪事 : 奇怪的事情:咄咄~。
咄咄 : 叹词,表示惊诧或感叹:~怪事ㄧ~称奇。

成语咄咄怪事怎么理解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成语是咄咄怪事;

意思是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黜免》:“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说的是东晋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和,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下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后来咄咄怪事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来;

一般可以用作宾语,用来和岂非、真是等连用,它的近义词有匪夷所思、莫名其妙,反义词有顺理成章、合情合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这个成语来造句呢?事实早已摆在眼前,他却还是拒不认账、睁着眼睛说瞎话,真是咄咄怪事;

初中成语故事:咄咄怪事

东晋时,有个人出身豪门贵族,名叫殷浩。他爱好玄学,擅长论谈,年轻时就很出名,但就是不肯出来当官。后来,他被推荐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他再三推辞,朝廷不同意,只好赴任就职。 殷浩与当时的大将桓温闹矛盾,大臣王羲之劝他说,大敌当前, 应以国事为重,主动与桓温讲和,但他不听。后来殷浩被任命为中军将军,统率五州军事,并领兵北代。他屡战屡败,桓温乘机上书朝廷对他进行攻击。结果,他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去。

殷浩当平民百姓,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但他有个很怪的习惯,整天用手指在空中作写字的'模佯。穷人暗中观察,他写的老是“咄咄怪事”四个字,它的意思是令人惊讶的怪事情。旁人这才知道,他是借这个办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出处: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释义:“咄咄”,是叹词,表示惊讶。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