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状的意思,军令状成语解释,军令状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

•军令状 [ jūn lìng zhuàng ]

  • 成语拼音: jūn lìng zhuàng
  • 成语注音: ㄐㄨㄣ ㄌ一ㄥˋ ㄓㄨㄤˋ
  • 成语解释: 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惩。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
  • 成语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我立一张军令状在你这里。”
  •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八卷:“怕恩王不信,勒下军令状了去。”
  • 成语五行: 木火水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成语繁体: 軍令狀
  •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成语属性: 名词
  •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军令状是什么意思?

军令状的含义解释

军令状 [ jūn lìng zhuàng ]

⒈  原为戏曲和旧**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惩。现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

written pledge to dosth,the failing of which would subject one to military punishment;

什么是军令状的词典解释

军令状[ jūn lìng zhuàng ]

⒈  在军中具结保证,倘有违背,愿依军令处罪的文件。

《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军令状的寓意引证解释

⒈  接受命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不能完成任务,愿受严厉处分。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六:“范德孺 帅 庆州 日,忽 夏 人入寇,围城甚急……麾下有老指挥使,独来前曰:‘愿勒军令状,保无它。’”《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孔明 曰:‘如此,立下文书。’ 云长 便与了军令状。”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出山》:“乔光朴 仍是用缓慢平稳的语气说:‘我愿立军令状。’”亦省作“军状”。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 宋江 云:]既如此,立下军状,学究兄弟收着。”《水浒传》第五五回:“呼延灼 和 韩滔、彭玘,都与了必胜军状。”

周瑜为什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军令状

拼音:jūnlìngzhuàng

英文:Soldier

writ

原为戏曲和旧**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军令状”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军令状”的起源和军队行军作战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指挥官的责任感,确保战斗的胜利.

现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范围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军队.

立军令状,贵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立军令状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白纸黑字,那是要兑现的.三国演义中写到:当年蜀国将领马谡为守街亭立下军令状,后街亭失守,蜀国丞相孔明(诸葛亮)不得不军法从事,这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当然,敢立军令状,也是高度自信的表现.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一定要有这个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决心,有这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战争年代,将士们与阵地共存亡的精神是决定一场战役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因素.

2、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周瑜看来,诸葛亮自入圈套,到时候依军法惩治诸葛亮,他也有口难言.自己的计谋得逞,除掉心腹大患指日可待,周瑜怎么能不高兴呢?

周瑜为什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想通过此事 诸葛亮于死地,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是不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