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钟暮鼓的意思,朝钟暮鼓成语解释,朝钟暮鼓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

•朝钟暮鼓 [ zhāo zhōng mù gǔ ]

  • 成语拼音: zhāo zhōng mù gǔ
  • 成语注音: ㄓㄠ ㄓㄨㄥ ㄇㄨˋ ㄍㄨˇ
  • 成语解释: 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
  • 成语例子: 百尺高台面太湖,朝钟暮鼓宴姑苏。明·梁辰鱼《浣纱记·伐越》
  • 成语出处: 唐 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成语五行: 金金火木
  • 成语繁体: 朝鐘暮皷
  • 成语属性: 成语
  •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朝钟暮鼓是什么意思?

朝钟暮鼓的含义解释

朝钟暮鼓 [ zhāo zhōng mù gǔ ]

⒈  见“朝钟暮鼓”。

什么是朝钟暮鼓的词典解释

朝钟暮鼓[ zhāo zhōng mù gǔ ]

⒈  佛寺中朝课之前和熄灯之前皆会敲击钟鼓。用以警惕与自励。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也作「暮鼓晨钟」、「晨钟暮鼓」。

朝钟暮鼓的寓意引证解释

⒈  亦作“朝钟暮皷”。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

唐 李咸用 《山中》诗:“朝钟暮皷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钟,一本作“鐘”。 宋 陈允平 《扫花游·雷峰落照》词:“可惜流年,付与朝鐘暮鼓。”明 梁辰鱼 《浣纱记·伐越》:“百尺高臺面 太湖,朝鐘暮鼓宴 姑苏。”

朝钟暮鼓的分开解释

暮鼓 : 1.鼓楼晩间报时的鼓声。

为什么是晨钟暮鼓,而不是晨鼓暮钟?

暮鼓晨钟是句成语,意思是寺庙中早晚报时的打鼓敲钟,是句定义成语。原是形容词寺院中僧尼的生活。句子可前后颠倒过来使用,而晨鼓暮钟则是颠倒了古代报时所使用的工具。晨钟暮鼓句,先出自唐.李咸用《山中》诗句:"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后南宋.陆游诗句:"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时休“,亦是指金陵四十八景中的一景。可见以“暮鼓晨钟"用作报时,已“推而广之"至古时候的城邑。

为什么是晨钟暮鼓,而不是晨鼓暮钟?

鼓的产生远早于钟。陶器时代,人类将兽皮蒙住陶器口,便产生了鼓。丝竹是最早的乐器,贾湖骨笛已有8000多年。丝竹之后便有了鼓。鼓声宏大、雄浑、**,战场上可“鼓舞士气”。相传鼓舞士气始于黄帝

钟声产生较晚,最早是一种铜制打击乐,称为“金”。金声清脆、阴性,可穿透鼓声,故用以“鸣金收兵”。后来又产生了编钟、时钟。

最早的时钟就是铜钟,上世纪学校还用。铃只是钟的一种变体,敲(摇)几下表示几点钟。因此不仅有晨钟,也有“夜半钟声到客船”。

“晨钟暮鼓”并非指寺庙,而是指长安、北京的历代帝都钟楼、钟楼,钟声、鼓点都用以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