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喊捉贼的近义词,贼喊捉贼的意思,贼喊捉贼成语解释,贼喊捉贼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
- 暂无分类
- 2025-03-28
- 1热度
- 0评论


•贼喊捉贼 [ zéi hǎn zhuō zéi ]
- 成语拼音:zéi hǎn zhuō zéi
- 成语解释: 做贼的叫喊捉贼。比喻转移目标;混淆视听以逃脱罪责。
- 成语例子: 这个狡滑的小偷,偷了人家的钱后,还贼喊捉贼,嫁祸于人。
- 成语出处: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匪,还扛着剿匪的旗号,到处剿匪。”
- 近义词: 倒打一耙 、颠倒黑白
- 歇后语: 强盗抓小偷
- 成语辨形: 贼;右边不能写作“戊”或“戒”。
-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成语谜语: 小耗子骂大街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贼喊捉贼是什么意思?
贼喊捉贼什么意思贼喊捉贼典故介绍
“贼喊捉贼”这个成语大家都应该十分熟悉了,意思是贼为了混肴视听,把别人指做是贼,好转移目标为自己开脱。别说,要是遇到演技比较好的人,还真有可能让他成功制造混乱,趁机逃脱。要说演技曹操也是具有“影帝”潜质,“贼喊捉贼”这个成语的典故,就和曹操还有袁绍有关,说起来这件事还挺有趣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背后的典故故事,赶快来一起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世说新语•假谲》,时间是在桓帝延熹年间,主人公为曹操和袁绍。原文如下: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魏武帝曹操年轻的时候,曾经与袁绍一起喜欢游侠。又一次,他俩去观看别人家结婚,于是潜入主人的花园之中,在夜间故意叫喊道:“有小偷啊!”主人家的人都跑出屋子察看,曹操便趁机拔刀进入新房,将新娘子劫持。但当曹操与袁绍逃离时,两人都迷了路,袁绍坠入了荆棘从中,动弹不得。曹操有高声叫喊道:“小偷就在这儿!”袁绍惊慌急迫间竟从荆棘丛中跳了出来,于是两人才没有被抓。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根据这段记载演化而出的一句成语,叫做“贼喊捉贼”,意为做贼的人喊捉贼。坏人为了自己逃脱,故意制造混乱,转移目标,把别人说成是坏人。
曹操虽然是宦官的后代,但其宦官爷爷曹腾与朝中诸多大臣的关系都非常不错。其父曹嵩更是先后担任过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太尉等要职,与名门大族的关系非常密切。故此,年轻时期的曹操并未受到排斥,反而与袁绍这位汉末首屈一指的大族子弟非常要好,因此才有了“贼喊捉贼”这样一幕恶作剧。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载:“(曹操)少好谲诈,游放无度。”虽然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此时的曹操却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每逢遭遇困难或危险时,他总是想出办法来解决问题。本文提到的“贼喊捉贼”是一例,戏弄叔父也是一例,到头来自己总能全身而退。反观袁绍就没有这方面的头脑,金瓜年长,但却被曹操耍得团团转。这或许也为他日后败给曹操埋下了伏笔吧。因为论耍心眼、动脑筋,袁绍从年轻时候开始就不是曹操的对手。
贼喊捉贼意思
比喻坏人为了逃脱罪责,转移目标,迷惑大家,指不是坏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