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母投杼的意思,曾母投杼成语解释,曾母投杼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

•曾母投杼 [ zēng mǔ tóu zhù ]

  • 成语拼音: zēng mǔ tóu zhù
  • 成语注音: ㄗㄥ ㄇㄨˇ ㄊㄡˊ ㄓㄨˋ
  • 成语解释: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 成语例子: 联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
  •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 近义词: 曾参杀人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流言可畏
  • 成语属性: 成语
  • 成语五行: 金水火木
  •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曾母投杼是什么意思?

曾母投杼的含义解释

⒈  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曾母投杼是什么意思的词典解释

曾母投杼[ zēng mǔ tóu zhù ]

⒈  曾母,指曾参的母亲。杼,织布用的梭。曾母投杼指因曾母再三听说曾参杀人,终于心生恐惧,丢下手中梭具逾墙逃走。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的灾祸。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谗言三至,曾母投杼,端木一说,越霸吴亡。」也作「曾参杀人」。

《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朕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

曾母投杼的分开解释

投杼 : 《战国策·秦策二》载:有一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别人误以为是曾子,来告诉曾母。曾母起初不信,但到第三个人来告诉时,她终于信以为真,吓得“投杼逾墙而走”。杼:织布的梭子。后以“投杼”表示流言可畏,对某人的谣言一多,连最亲近者的信心也会被动摇。

曾组四字词语?

曾几何时、

似曾相识、

曾母投杼、

曾参杀人、

曾经沧桑、

族曾祖父、

得未曾有、

高曾规矩、

曾无与二、

曾祖王母、

族曾祖母、

不曾序过、

曾母暗沙、

族曾王父、

曾经沧海、

曾不惨然、

曾祖王父、

族曾王母

投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弃暗投明、

走投无路、

投桃报李、

投机倒把、

投鼠忌器、

五体投地、

明珠暗投、

投机取巧、

臭味相投、

情投意合、

投石问路、

举手投足、

投其所好、

自投罗网、

投笔从戎、

话不投机、

投鞭断流、

曾母投杼、

气味相投、

如石投水、

饮马投钱、

意气相投、

望门投止、

投畀豺虎、

玉燕投怀、

弃明投暗、

投闲置散、

三告投杼、

明珠投暗、

投袂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