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的意思,三缄其口成语解释,三缄其口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

•三缄其口 [ sān jiān qí kǒu ]

  • 成语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 成语注音: ㄙㄢ ㄐ一ㄢ ㄑ一ˊ ㄎㄡˇ
  • 成语解释: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 成语例子: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三缄其口。(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 成语出处: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法语bouche cousue

  • 近义词: 缄口不言 、守口如瓶 、默不做声
  • 反义词: 口若悬河 、夸夸其谈
  •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成语辨形: 缄,不能写作“钳”。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 成语属性: 动词 成语
  • 成语五行: 木金木木
  • 成语繁体: 三緘其口
  • 成语正音: 缄,不能读作“xián”。

三缄其口是什么意思?

三缄其口的含义解释

三缄其口 [ sān jiān qí kǒu ]

⒈  形容说话极其谨慎、不轻易开口。

speak with caution; absolute refusal to talk with one's mouth sealed more than once;

三缄其口是什么意思的词典解释

三缄其口[ sān jiān qí kǒu ]

⒈  言语谨慎或不说话。

《孔子家语·卷三·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一·姚崇》:「钦之伊何?三命而走;谨之伊何?三缄其口。」

三缄其口的寓意引证解释

⒈  封口三重。缄,封。

汉 刘向 《说苑·敬慎》:“孔子 之 周,观於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指言语谨慎,少说或不说话。 苏曼殊 《与某公书》:“区子 固非离经叛道之人,然此时男子多变为妇人,衲只好三缄其口。”

三缄其口的分开解释

三缄 : 1."三缄其口"的略语。

三缄其口什么意思啊缄

三缄其口意思是嘴上贴了三道封条。形容说话极为谨慎,不轻易开口。

1、拼音:sān jiān qí kǒu。

2、释义:形容说话谨慎。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缄:封。三,泛指多次。在他嘴上多次贴了封条。

3、出处:《太公金匮》:“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4、近义词:讳莫如深、默默无言、一言为定、道路以目、言必有据。

5、反义词:夸夸其谈、信口雌黄、口若悬河、信口开河、滔滔不绝。

6、示例:宋·尤袤《全唐诗话·姚崇》:“钦之伊何?三命而走;谨之伊何?三缄其口。”

7、用法: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成语寓意:

“三缄其口”是想说而不能说,想说而不敢说,“缄”就是封口的意思,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是完全为外在压力所迫。所以,“三缄其口”反映的不是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是人的语言控制能力。

日常生活中,即使十句话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但是如果说错一句,就会立刻招致他人的非议;即使十次计谋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赏,可是只要失败一次,接二连三的苛责就纷纷到来。所以人们应该谨言慎行,宁可沉默寡言,也不要浮躁多言,宁可笨拙愚钝,也不要故作聪明,无论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之前皆应该谨慎三思。

释词:三缄其口: 豁然开朗: 不屑一顾:

成语:三缄其口: sān jiān qí kǒu

-------------------------------------------------------------------------------

解释: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示例: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近义词:缄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做声

反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成语:豁然开朗 huò rán kāi lǎng

-------------------------------------------------------------------------------

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示例:宝玉~笑道:“很是,很是。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近义词:豁然贯通

反义词:百思莫解、大惑不解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不屑一顾 bù xiè yī gù

--------------------------------------------------------------------------------

解释: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出处: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示例:我的眼光是一直线,只看前面的,两旁和后方,悍都然~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八回

近义词:不足挂齿、嗤之以鼻

反义词:刮目相看、举足轻重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蔑视、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