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庶涂炭的意思,黎庶涂炭成语解释,黎庶涂炭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
- 暂无分类
- 2025-03-26
- 2热度
- 0评论


•黎庶涂炭 [ lí shù tú tàn ]
- 成语拼音: lí shù tú tàn
- 成语注音: ㄌ一ˊ ㄕㄨˋ ㄊㄨˊ ㄊㄢˋ
- 成语解释: 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 成语出处: 《晋书 刘元海载记》:“黎庶涂炭,靡所控告。”
- 近义词: 生灵涂炭
- 成语繁体: 黎庶塗炭
-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 成语属性: 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五行: 火金水火
-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黎庶涂炭是什么意思?
黎庶涂炭的含义解释
黎庶涂炭 [ lí shù tú tàn ]
⒈ 形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痛苦境地。
黎庶涂炭的寓意引证解释
⒈ 形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痛苦境地。
引 《晋书·刘元海载记》:“黎庶涂炭,靡所控告。”
黎庶涂炭的分开解释
黎庶 : 犹黎民。百姓;民众:黎庶安居,必王者也。
涂炭 : 陷入泥沼,坠入炭火。比喻极其艰难困苦: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的意思
生灵涂炭(shēng líng tú tàn)意思是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自《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译文:夏朝混乱,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近义词: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反义词: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1、生灵涂炭的近义词
水深火热,汉语成语,读音是shuǐ shēn huǒ rè,比喻生活处境极端艰难痛苦。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译文: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带着酒食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要求吗?只是想避开水深火热的环境罢了。如果水更深,火更热,百姓也就只有转望别人去解救他们了。
2、生灵涂炭的反义词
国泰民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guó tài mín ān,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自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译文:下命令,让学士撰写青词以祈求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生灵涂炭的意思
生灵涂炭: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处:《晋书 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解释:先帝去世贼庭,京城审讯为戎洞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近义词:黎庶涂炭、荼毒生灵、民不聊生,等;
黎庶涂炭: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出处:《晋书 刘元海载记》:“黎庶涂炭,靡所控告”。
解释:百姓生活困苦,没有什么控告。
民不聊生: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出处:《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解释:钱财缺乏,力量不足,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荼毒生灵:荼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
出处:《尚书 汤诰》:“罹其凶害,弗忍荼毒”。
解释:遭受他的祸害,不能忍受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