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的意思,口是心非成语解释,口是心非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

•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 成语拼音: kǒu shì xīn fēi
  • 成语注音: ㄎㄡˇ ㄕˋ ㄒ一ㄣ ㄈㄟ
  • 成语解释: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 成语例子: 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 成语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 俄语думать одно,а говорить другое(лицемерить)

    德语Ja sagen und Nein meinen(doppelzüngig)

    英语say one thing and mean another

  • 近义词: 言不由衷、阳奉阴违
  • 反义词: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言为心声
  • 成语正音: 非,不能读作“fěi”。
  •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 成语属性: 形容词 成语
  • 成语辨形: 是,不能写作“事”。
  • 成语辨析: ~和“言不由衷”;都能形容心口不一。但~语义比“言不由衷”要重得多。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成语五行: 木火金水
  • 成语谜语: 叶公好龙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口是心非是什么意思?

口是心非的含义解释

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⒈  口所言说与心所思想不一致。

他的伪善和口是心非是无以复加的,几乎是堂而皇之的。

duplicity; say yes and mean no;

什么是口是心非的词典解释

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

⒈  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抱朴子·内篇·黄白》:「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年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是而心非之者,比肩是也。」

两面三刀、口蜜腹剑、心口不一、言不由衷、阳奉阴违

口快心直、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口是心非的寓意引证解释

⒈  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水浒传》第七三回:“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也。”邹韬奋 《关于民主与集中》二:“但一经多数通过,即须服从决议,不应口是心非。”

形容口是心非的成语故事

口是心非的意思是,对你说好话,其实是打你的坏主意

形容口是心非的成语故事

口是心非

成语解释: 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成语出处: 《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本人引入<>(希望能给于启迪)

叶公好龙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注解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 “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好,其实私底下什么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