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什么意思,一毛不拔的意思,一毛不拔成语解释,一毛不拔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

•一毛不拔 [ yī máo bù bá ]

  • 成语拼音:yī máo bù bá
  • 成语解释: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 成语例子: 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近义词: 斤斤计较 、锱铢必较 、爱财如命
  • 反义词: 一掷千金 、挥金如土
  •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成语谜语: 铁公鸡
  • 成语辨形: 拔,不能写作“拨”。
  •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 歇后语: 上等牙刷;凉水煺鸡;铁公鸡
  • 成语辨析: ~和“爱财如命”都形容极其吝啬;“爱财如命”含有“极其贪婪”的意思;~没有;~含有“自私”的意思。“爱财如命”没有。
  • 成语正音: 毛,不能读作“mǎo”。

一毛不拔是什么意思?

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典故吗?

回答如下:成语“一毛不拔”的典故源于《史记》中的《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是汉朝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求学时曾在细君门下学习。后来,相如成为了一名官员,他对待贫苦百姓十分宽厚,常常施舍钱财。但是,他对待家人和朋友却非常吝啬,不愿意施舍一毛钱。因此,人们就用“一毛不拔”来形容这种行为。

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典故吗?

出自于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尽心上》中的一则典故。

有一次,杨子(即杨朱)为了让人们能更好地理解仁爱的道理,做了一个示范:他拔下自己的一根汗毛,把它放在行走的人们的面前,说:“如果有人能够不因为这根汗毛的轻微瑕疵而放弃它,那么我就跟他走。”于是,很多人都因为这根汗毛的轻微瑕疵而放弃了它,只有一个人没有放弃,于是杨子便跟他走了。

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人们过分追求小利,以至于连一根汗毛都不肯放弃的行为。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非常吝啬、小气、不肯轻易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