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无实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无实的意思,有名无实成语解释,有名无实是什么意思含义寓意

•有名无实 [ yǒu míng wú shí ]

  • 成语拼音:yǒu míng wú shí
  • 成语解释: 光有虚名;并无事实。指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
  • 成语例子: 多数政治,在将来或有做到的日子,但现在却是有名无实的。(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 成语出处: 《国语 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 近义词: 名不副实 、名过其实
  • 反义词: 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 成语辨析: 见“名存实亡”(676页)。
  •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歇后语: 戏台上的夫妻;缺嘴咬虱子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 成语谜语: 碧桃;花石榴
  •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成语辨形: 名,不能写作“明”。

有名无实是什么意思?

什么名无实成语?

有关无实的成语:有名无实、有声无实。

有名无实:表示空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出处:

《庄子·则阳》:“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国语·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近义词:

空洞无物、久假不归、名存实亡、名不副实、有声无实、徒负虚名、名不符实、其名徒有、兔丝燕麦、名过其实、徒有其名、空有虚名、虚有其表。

反义词:

名副其实、名不虚传、名实相副、实事求是。

典故:

出处《国语,晋语八》一天,晋国的大夫叔向去拜访老朋友韩宣子。韩宣子是当时晋国的六卿之一,职位很高。但他见了叔向,不住地唉声叹气,说自己很穷。不料叔向听他这样说,便站起身拱手向他祝贺。韩宣子不解地问道:“我是有卿的名,而没有卿的实际,无法跟大夫们相比。我正为此犯愁。你为什么要祝贺我呢?”叔向正色道:“我就是因为你贫穷才来道贺的呀!穷,不一定是坏事;你只要回忆一下弈武子三代的遭遇,就可以知道了!“叔向知道韩宣子很清楚奕武子三代的不同遭遇,所以特地提起了这件事。最后他又说:“我看你像弈武子一样贫困,就想到您已经有了他那样的德行,所以才表示祝贺。不然,我只会担心,哪会再向您表示祝贺呢?”韩宣子听了叔向的话,顿时愁云消散,向叔向行礼说:“多谢您对我的指教,要不我连自己将走向灭亡也不知道呢。”

有声无实:犹言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出处:

《魏书·李崇传》:“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阙于国阳,宗事之典,有声无实,此臣子所以匪宁,亿兆所以失望也。”

近义词:

有名无实、盛名难副。

反义词:

名副其实。

虚名无实什么意思?

虚名无实的意思是比喻只有虚伪的名字,没有真实的内在。

虚名无实的另一个解释:

1谦虚的说法,名气是不真实的

2有名无实,外表看起来听别人说起来是这样,其实不是那样的,枉担虚名

知识扩展:

虚名无实近义词是徒有虚名。

徒有虚名(拼音:tú yǒu xū mí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东晋·干宝《晋纪总论》。

“徒有虚名”的意思是空有名声,名与实不相符合;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