襦的笔顺,襦字笔画顺序,襦字怎么写
- 暂无分类
- 2025-03-25
- 1热度
- 0评论


•襦 [ rú ]的笔顺,襦的笔画顺序,襦的笔顺怎么写
- 襦的拼音: rú 襦的注音: ㄖㄨˊ
- 襦的结构:左右 襦的部首: 衤部 襦的总笔画: 20画
- 襦的笔顺:丶フ丨ノ丶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ノ丨フ丨丨
- 襦的笔画:点、横撇、竖、撇、点、横、点、横撇、竖、点、点、点、点、横、撇、竖、横撇、竖、竖
襦的笔画顺序分布演示:
襦字怎么写
点、横撇、竖、撇、点、横、点、横撇、竖、点、点、点、点、横、撇、竖、横撇、竖、竖
襦字的意思
襦字的基本字义解释
襦
1、幼儿的围嘴儿。
2、短衣,短袄:珠襦。绣腰襦。
襦字组词:
裙襦、合欢襦、绮襦、罗襦、腰襦、襦缊、襦褲讴、衷襦、襦裙、襦帼、连理襦、豹襦、襦带、长襦
襦字成语:
绮襦纨绔
dozi("襦");
袄的笔画
袄的笔画为9。
笔顺:1 丶点2 ㇇横撇/横钩3 丨竖4 丿撇5 丶点6 丿撇7 一横8 丿撇9 ㇏捺。
袄是一个汉语汉字,拼音ǎo 。偏旁“奥”简化为“夭”。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说文解字》:“袄,属。从衣、奥声。”。供奉或伺候神主或尊者的所在是奥之范式。衣、奥两范式叠加。衣服侍从即衣服如有夹层者是袄之范式。
本义:有衬里的上衣。如:夹袄、棉袄、皮袄。
详细释义:
袄
(1)形声。从衣,夭声。本义:有衬里的上衣。
(2) 皮衣之类的御寒衣服 [fur garment]。
身上穿着银红撇花半旧大袄。——《红楼梦》
(3) 又如:皮袄;袄子(棉袄的俗称)。
(4) 泛指上衣[jacket]。如:棉袄;夹袄。
常见词组
袄子、棉袄、胖袄、绣袄、纸袄、絮袄、箭袄、短袄、皮袄、旋袄、披袄、夹袄、凤袄、黄袄、袍袄、襦袄、裌袄、袷袄、袢袄、衲袄、肨袄、夹袄、铠袄、黄绵袄、锦袄子、金袄子、红袄军、披袄子、红衲袄、青衲袄。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部 袄。
《唐韵》《集韵》《韵会》乌皓切,音懊。《玉篇》袍袄也。《韩愈诗》破袄请来绽。
方言集汇:
粤语:ou2。
潮州话:o2。
袄字组词
袄字组词如下:
1、袄的组词:夹袄、皮袄、棉袄、肨袄、凤袄、袢袄、纸袄、短袄、铠袄、夹袄、胖袄。
2、袄是一个汉语汉字,拼音ǎo 。偏旁“奥”简化为“夭”。本义:有衬里的上衣。如:夹袄、棉袄、皮袄。
3、袄笔顺:点、横撇、竖、撇、点、撇、横、撇、捺。
夹袄、棉袄、肨袄、凤袄、短袄、袢袄、披袄、絮袄、衲袄、箭袄、纸袄、旋袄、袄子、袍袄、袷袄、绣袄、袄裙、襦袄、黄袄、红袄军、青衲袄、七录袄、红衲袄、黄绵袄、千张袄、荆钗布袄、鸳鸯战袄、黄绵袄子
袄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如南朝宋有“布衫袄”,北朝北魏有“小襦袄”、北齐有“合袴袄子”等。从此,袄成为人们的常用服装。隋代的“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并于唐代传入日本。唐代受胡服影响出现翻领袄。宋代出现由唐代上襦发展而成的对襟袄(旋袄)。清末,袄的基本形制为立领、连肩袖、右大襟、开衩摆。
袄是一个汉语汉字,拼音ǎo 。偏旁“奥”简化为“夭”。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 。。供奉或伺候神主或尊者的所在是奥之范式。衣、奥两范式叠加。衣服侍从即衣服如有夹层者是袄之范式。
本义:有衬里的上衣 。如:夹袄、棉袄、皮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