岧[ tiáo ],岧字的拼音,部首,组词
- 暂无分类
- 2025-03-25
- 2热度
- 0评论


•岧 [ tiáo ]的拼音,部首,繁体,笔顺,岧的笔画顺序,岧的笔顺怎么写
- 岧的拼音:tiáo
- 岧的注音:ㄊ一ㄠˊ
- 岧是否多音字:不是多音字
- 岧的结构:上下
- 岧的部首:山部
- 岧的繁体:岧
- 岧的总笔画:8画
- 岧的笔顺:丨フ丨フノ丨フ一
- 岧的笔画:竖、横撇、竖、横撇、撇、竖、横撇、横
「岧」字的意思
「岧」字的基本字义解释
岧
1、〔岧嶢(yáo)〕高峻,如“登岧岧之高岑。”
2、〔岧岧〕高峻的样子,如“千云雾而上达,状亭亭以岧岧。
岧[ tiáo ]的同笔画数汉字
金承虎抽单兔取乳周和英现转放
岧[ tiáo ]的同音字,tiáo拼音的汉字
旫调芀挑条宨蓨龆眺祧迢跳鲦苕
岧[ tiáo ]的同部首汉字
巉山峨崩岔峰峭峻崇岁岭嵩巅岩
「岧」字组词:
岧峣岧亭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什么意思 急啊!!!~~
这样的答案竟然也能所好,有误导的嫌疑,还不如看看其他网友粘贴复制的资料分析,“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句并不是那么简单写桂花的吧,在我以为只是写月光而已,如果直解的话就是:月光倾泻下来,似乎带来月中桂子,使这天外之香从云中飘落人间。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什么意思 急啊!!!~~
宋之问《灵隐寺》诗歌鉴赏
灵隐寺
宋之问
鹫岭郁岧嶢, 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 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 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 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 看余度石桥。
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武林山下,始建于东晋时。《淳佑临安志》说,在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僧人慧理,看到这座山,惊叹道:「此天竺国(古印度)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于是筹建了灵隐寺。
「鹫岭郁岧嶢,龙宫锁寂寥」,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裏借指飞来峰。岧嶢,山势高峻貌;冠一「郁」字,见其高耸而又俱有葱茏之美。龙宫,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经说法,这裏借指灵隐寺。寂寥,佛家以「清静」为本,冠一「锁」字,更见佛殿的肃穆空寂。这两句,借用佛家掌故而能词如己出;先写山,后写寺,山寺相映生辉,更见清嘉胜境。「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诗中名句。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心胸,壮人豪情,怡人心境,它以对仗工整和景色壮观而博得世人的称赏。据说这两句诗一出,竞相传抄,还有人附会为他人代作。接下去,进一步刻画灵隐一带特有的灵秀:「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传说,在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爽时刻,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飘落,传闻那是从月宫中落下来的。天香,异香,此指祭神礼佛之香。上句写桂子从天上飘落人间,下句写佛香上飘九重,给这个佛教胜地蒙上了空灵神秘的色彩。
写诗如作画,要有主体,有旁衬,有烘托。诗的前六句是诗的主体。下面八句是写诗人在灵隐山一带寻幽搜胜的情景和感想:「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四句是说,诗人在灵隐山上,时而攀住藤萝爬上高塔望远;时而循著引水瓠木寻求幽景名泉;时而观赏那迎冰霜盛开的山花和未凋的红叶。这四句虽为旁衬之笔,但通过对诗人游踪的描写,不是更能使人想见灵隐寺的环境之幽美吗?「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是说自己自幼就喜欢远方的奇异之景,今日有机会面对这惬意的景色正好洗涤我心中尘世的烦恼了。「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座落在浙江天台县,天台山的楢(yóu由)溪上有石桥,下临陡峭山涧。这两句,乍看似乎离开了对灵隐寺的描写,而实际上是说因游佛教胜地而更思佛教胜地。乍看「若离」,而实「不离」。这种若即若离的结尾,最得咏物之妙,它很好地起到了对灵隐秀色的烘托作用。张炎在《词源·咏物》条下说:「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看余度石桥」 不正是诗人游兴极浓的艺术再现吗?以一幅想象中的游踪图结束全篇,给人以新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