眜[ mò miè ],眜字的拼音,部首,意思

•眜 [ mò miè ]的拼音,部首,繁体,笔顺,眜的笔画顺序,眜的笔顺怎么写

  • 眜的拼音:mò miè
  • 眜的注音:ㄇㄛˋ ㄇ一ㄝˋ
  • 眜的繁体:
  • 眜的总笔画:10画
  • 眜的结构:左右
  • 眜的部首:目部
  • 眜是否多音字:不是多音字
  • 眜的笔顺:丨フ一一一一一丨ノ丶
  • 眜的笔画:竖、横撇、横、横、横、横、横、竖、撇、点

「眜」字的意思

「眜」字的基本字义解释

 mò miè(ㄇㄛˋ ㄇ一ㄝˋ)

1、冒:“相与眜潜险,搜瑰奇。”

2、目不正。

「眜」字的其他含义、意思

1、中国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

眜[ mò miè ]的同音字,mò miè拼音的汉字

眜[ mò miè ]的同笔画数汉字

眜[ mò miè ]的同部首汉字

李世民对打天下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大唐没他可能就不是大唐。

李世民对打天下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一、李世民的功业及其在统一战争中所占的比重

隋末的唐国统一战争,可以大略分为三个阶段:

1、太原起兵至长安攻略

这一段从李渊父子预备举兵到太原起义,再到做翻宋老生、围攻河东城,直至攻破长安为止,唐朝建立前那次无功而返的东都巡逻可以作为其尾声。

由于温大雅同志残酷无情的扒皮,告诉了我们隋臣李渊是如何包藏祸心地结交英雄,甚至为了往后打仗方便而偷偷记忆地形要冲(所谓山川形胜,一览便忆),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太原起事的首功毫无疑问地属于N年以前就心怀不轨的李渊同志,而李世民、李建成则是在父亲的指挥下各自在河东、太原发展培植势力,替不方便出面的李渊结交诸如裴寂、刘文静这等三教九流的党羽而已。

但是呢,即使是按指挥办事,也是有出彩和丢人之分的,李世民在太原很好地担任了出头鸟的职责,替父亲笼络了不少得力助手不说,最后还成功地接锅“逼反”了自己的父亲,让野心勃勃的枭雄李渊变成了身陷桃色风暴不得不反的“受害者”,可以说是交出了一张满分的答卷;

而李建成呢,呃……他在河东城结交英雄豪杰的结果是,太原起兵前惨遭隋朝官吏的大肆搜捕,最后带着三胡一溜了之,还把异母弟李智云甩给了隋朝官吏弄了个死于非命,这还没完,河东城后来成为这一带最死硬的反唐势力,主官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就是死活不降唐,还打不下来,一直到长安城破了河东城都没有被拿下,真实强无敌的结交英豪啊。

兄弟俩的表现差距如此之大——虽然李世民是跟在父亲身边而李建成是独立操作,但李渊和李世民在太原所面对的情况也显然是更为凶险,在明摆着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眼皮底下腾挪转换,硬生生完成兵变+招兵买马一套,难度系数超高——或许就是起兵之后,那道令我一度百思不得其解的军令的理由了:

以世子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大都督,左统军隶焉;太宗为敦煌公、右领大都督,右统军隶焉。

区区一个十八岁的小毛头,何德何能和已是二十七岁的长兄分领左右军,几近不分高下?这一分领两军,各有责任的局面几乎覆盖了整个河东攻略期间,直到攻破长安城为止都没什么变化,可以说,玄武门的不祥预兆在此时就已经显现了。

此后雨夜谏兵、西河攻略等公案不必多提,还有长安攻略时破城的到底是雷永吉还是雷绍、是东面还是李渊到景风门东面、是等待长安投降不成大举破城还是部队失控自行攻击,都是小事——特别是长安攻略,李渊亲自压阵的,两个小鬼抢个屁?至于“徇地东都”那次军事行动,建成为主帅,世民为副帅,两个小兔崽子走了趟路吃了点粮食,没找着机会就回家了,更谈不上什么功过。大体上,兄弟俩在太原出兵以后的表现可以视为不分高下,但李世民由于在太原起兵前的操作比较亮眼,点数击败了自己的大哥,逐渐为自己争得了此后在李唐的军事行动中成为第一选择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