擿[ tī,zhì ],擿字的拼音,部首,意思,组词,成语,擿字的笔顺,笔画顺序怎么写
- 暂无分类
- 2025-03-24
- 1热度
- 0评论


•擿 [ tī,zhì ]的拼音,部首,繁体,笔顺,擿的笔画顺序,擿的笔顺怎么写
- 擿的拼音:tī,zhì
- 擿是否多音字:是多音字
- 擿的部首:扌
- 擿的总笔画:17画
- 擿的繁体:擿
- 擿的笔画:横、竖钩、提、点、横、点、撇、竖、横折钩、横、竖、竖、横折、横、点、横折折撇、捺
擿的笔画顺序分布演示:
擿字怎么写
横、竖钩、提、点、横、点、撇、竖、横折钩、横、竖、竖、横折、横、点、横折折撇、捺
「擿」字的意思
「擿」字的基本字义解释
擿
tī
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擿永令发去。”
揭发:发奸擿伏(揭露隐秘罪恶)。
搜索。
探。
剖开;分。
捶。
擿
zhì
搔,挠。
搔头,即簪子:“簪以玳瑁为擿。”
古同“掷”,投掷:“擿玉毁珠。”
擿
zhāi
古同“摘”:“绿桑擿椹。”
笔画数:17;
部首:扌;
笔顺编号:12141432512251454
「擿」字成语:
擿奸发伏擿埴索途发隐擿伏擿埴索涂发奸擿伏擿伏发奸擿伏发隐擿植索涂
擿[ tī,zhì ]的同音字,tī,zhì拼音的汉字
体氏掷致止之志剔智指提置雉值
「擿」字组词:
瑕擿甄擿擿问擿埴擿校钩擿擿举擿伏铅擿
擿[ tī,zhì ]的同部首汉字
撩抱指提擦折把捏掷打振抽挣攒
擿[ tī,zhì ]的同笔画数汉字
赢藏濡擦罄繁戴黛羁霜豁簇翼糟
dozi("擿");
发奸擿伏是什么意思发奸擿伏的解释
发奸擿伏拼音 [ fā jiān tì fú ]
发奸擿伏的意思
发、擿:揭发;奸:奸臣,坏人;伏:指隐瞒坏事。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成语基本释义: [ 成语形式 ] ABCD式的成语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指揭发隐蔽的坏人坏事 发奸擿伏近义词
发隐擿伏、
发奸擿伏反义词
姑息养奸、
发奸擿伏出处
《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
发奸擿伏造句:
闻丈人发奸擿伏,惠化如神,何以至此?(《南史·傅琰传》)
韦编三绝的故事简写50字
孔子晚善《易》,韦编三绝,铁擿三折,漆书三灭也。
这里,“漆书三灭”并不难懂,是说用漆写在竹简上的字被摩灭了多次。“铁擿三折”就比较费解了。《说文》云:“擿,搔也。”音tì,今读zhì。据段玉裁注说,“擿”本是一种搔头的用具,一般以玉、兽骨或象牙磨制而成,形如簪子,细长而两头略尖。
后来成为簪头发的饰物,古时也叫“揥”(tì)。《诗经·魏风·葛屦》有“佩其象揥。”“象揥”就是象牙做的簪子,平日用来簪发,头皮痒时可以拔下来搔爬止痒。“擿”与“揥”古音相近而义通,故可借作“揥”。
但这里的“铁擿”恐怕不是簪发用具,而是一种形似簪子的铁制长针。分散的竹简需要编缀成册时,可以拿它作为工具,一头系上皮绳,在竹简两端交叉穿联,每联接一片,就要握着铁擿将皮绳收紧一下。
用的时间久了,这种生铁制成的引针难免会折断,需要另换新的。所谓“铁擿三折”,就是说编缀竹简用的铁擿折断了多次。由此看来,“韦编三绝”“铁擿三折”和“漆书三灭”,用字虽有不同,但其比喻意义却完全相同,都是用来形容孔子长期勤奋的苦学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