窱[ tiǎo ],窱字的拼音,部首,意思,组词
- 暂无分类
- 2025-03-24
- 1热度
- 0评论


•窱 [ tiǎo ]的拼音,部首,繁体,笔顺,窱的笔画顺序,窱的笔顺怎么写
- 窱的拼音:tiǎo
- 窱的注音:ㄊ一ㄠˇ
- 窱的部首:穴部
- 窱是否多音字:不是多音字
- 窱的繁体:窱
- 窱的结构:上下
- 窱的总笔画:15画
- 窱的笔顺:丶丶フノ丶ノ丨丨ノフ丶一丨ノ丶
- 窱的笔画:点、点、横撇、撇、点、撇、竖、竖、撇、横撇、点、横、竖、撇、点
「窱」字的意思
「窱」字的基本字义解释
窱
1、〔杳窱〕深远、深邃的样子。亦作“窈窱”、“窅窱”。
窱[ tiǎo ]的同音字,tiǎo拼音的汉字
旫宨挑蓨调跳鲦迢芀祧条眺苕龆
窱[ tiǎo ]的同部首汉字
窜窠窝穿窄窗窥窖穴窨窍窦窿窟
窱[ tiǎo ]的同笔画数汉字
影蕃熟毅飘澄潦撩黎摩暴蕈醉蝶
「窱」字组词:
窈窱杳窱
窈窕繁体字怎么写?
窈窕繁体字及其书写是:窈窕。
窈窕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 yǎo tiǎo ,基本意思是指心灵仪表兼美的女子样子。亦作"窈窱"。出自陆机《吊魏武帝文》、《游天台山赋》、《后汉书.曹世叔妻传》等。
中文名:窈窕
外文名:gentle and graceful
拼音:yǎotiǎo
解释:指心灵仪表兼美的女子样子
同义词:窈窱
封禅仪记的注释译文
①应劭:东汉学者,字仲远,少年好学,博览群书。灵帝时,以孝廉被征召。现存著作有《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内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五岳》等。
②《封禅仪记》:留存于世的最早的游记,由马第伯作,记叙了建武三十二年(56年)的泰山封禅仪式。
③登陟:登上。
④端如:端然,庄重的样子。
⑤赖:依靠,仰使。赍:带着,怀抱着。
⑥逶迤:蜿蜒曲折。
⑦休:停下来休息。
⑧燋:干渴,如同火烧般。
⑨牒牒:迭迭,频频。
⑩骆驿:连续不断。
脱略:脱漏省略。
窅窱 :深远、深邃的样子。亦作“窈窱”、“杳窱”。 应劭的《汉官仪》载录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正是记录了建武年间到东边祭祀上天的典礼的事,每提到皇帝时就称做国家,文章叙述山势峻峭险要、登攀劳累困难的情状非常精细,我喜欢诵读它。文章大致写道:“这天早上上山,骑马而行,常常道路险要陡峭,就下马步行牵马,一会儿走路、一会儿乘马,基本上各占一半。到了中观,留下马匹。抬头远望天关,好像从山谷底下仰看高峰一样。山的高耸,如同看飘浮的云彩;山的险峻,石壁深远,好似没有山间小径。远远地望见山上的人,确实像行走的枯树在摇晃,有的像是白色的石头,有的像是雪。长时间地看着他,白色的物体移动经过树木时,才知道是人。实在上不去时,就四散开来僵直地卧倒在山石的上面,也幸好带着酒和肉干,到处都有泉水。再努力地互相搀扶着行走,到达了天关。我们自认为已经到了,问路上的人,却说还有十多里。在那道路旁边,山的两侧,抬头看岩石上的松树,苍翠茂盛,犹如在浮云之中。低头看山谷中的溪流,石块累累,不能看清它们的尺寸。又直着向上七里路,靠的是那弯曲漫长的羊肠小路,名称叫做环道,常常有绳索,可以用来攀登。两个随从的人在旁边扶着,前边的人拉着向上爬,后边的人可以看见前边人的鞋底,前边的人可以看见后边人的头顶,就像画中那样。刚走上这条路,走十多步歇一次,渐渐疲乏了,喉咙嘴唇干渴,五六步就歇一次。休息时跌跌绊绊地双手支撑一下坐倒在地上,也不管坐在阴潮的湿土上,前面有干燥的地方,眼睁睁地看着,两条腿却迈不动。”文章又写道:“祭完上天以后,皇上命令众官员按顺序下山,皇上跟在后面。道路拥挤窄小,随从跟着爬上斜坡,站起来举近火把,停下来时也接连不断。随从敲击大石头,石头的声音真是响亮,但却没有谁敲石头跟他相应相和。肚肠鸣叫不能停止,嘴里也不能沉默而气喘不止。第二天,皇帝的医官询问皇上的身体状况,皇上说:‘昨天上山下山,想走就迫近前面的人,想休息就会被后边的人踩上,道路险峻危险。但我不劳累。’”文章还写道:“东面的山叫做日观,鸡一叫时,就看见太阳将要出来了,有三丈多长。秦观那地方可以看到长安,吴观那地方可以望见会稽,周观那地方可以望见齐地。”大致记叙文笔的精细都像这样,可是没有被过去的贤人称引;秦、吴、周三观,也没有人曾经提到过。现在应劭的书有脱漏省略,只有刘昭所补注的《东汉志》有这篇文章,也不是全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