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时间轴,两汉的兴衰时间轴?


一、两汉的兴衰时间轴?

汉朝(前202年- 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还有王莽短暂的自立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

部分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份,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刘备建立的蜀政权归入三国朝代史中。

二、汉代各个朝代时间表?

1.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前195年,在位8年,草莽出身,斩蛇起义,推翻秦朝,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2.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5年-前188,在位7年,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其实大部分政权在母亲吕雉手中

3.汉前少帝刘恭,后被废,公元前188年-前184年,在位4年,实际为高后吕雉摄政

4.汉后少帝刘弘,后被废,公元前184-前180年,在位4年,实际为高后吕雉摄政,

5.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前157年,在位23年,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经济,开创“文景之治”

6.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7年-前141年,在位16年,继续推行“文景之治”,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维护统一

7.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54年,加强中央集权,独尊儒术,首开丝路,开疆拓土,国威远扬

8.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7年-前74年,在位13年,击败乌桓,平定西南,盐铁会议,昭宣中兴

9.汉废帝刘贺,公元前74年,被霍光废掉,在位仅27天,

10.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公元前74年-前49年,在位26年,降服匈奴,平定西羌,建立西域都护府,设常平仓

11.汉元帝刘奭(shi),公元前49年-前33年,在位16年,为人柔懦,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

12.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3年-前7年,在位26年,荒于酒色,外戚王氏一族擅政,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

13.汉哀帝刘欣,公元前7年-前1年,在位6年,与男宠董贤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

14.汉平帝刘衎,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5年,据说是王莽将其鸩杀,时年仅14岁

15.汉孺子刘婴,公元6年-8年,在位3年,实为王莽摄政

王莽于公元9年-23年,建立新朝。玄汉王朝更始帝刘玄,公元23年-25年,中国历史上继新朝之后出现的政权。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共历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

1.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57年,在位32年,翦灭群雄,建立后汉,开创“光武中兴”

2.汉明帝刘庄,公元57年-75年,在位18年,开创明章之治;反击北匈奴,复置西域都护,恢复对西域的控制

3.汉章帝刘炟,公元75年-88年,在位13年,明章之治,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发明章草

4.汉和帝刘肇,公元88年-105年,在位17年,诛灭窦氏戚族,开创“永元之隆” ,击溃北匈奴,复置西域都护

5.汉殇帝刘隆,公元105年-106年,在位1年,登基时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一岁时夭折

6.汉安帝刘祜,公元106年-125年,在位19年,平定西域、击破北匈奴、降伏车师、高句丽投降汉朝

7.汉婴帝刘懿,公元125年,

8.汉顺帝刘保,公元125年-144年,宦官专权,后又导致宦官与外戚梁氏勾结,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梁氏专权

9.汉冲帝刘炳,公元144年-145年,在位仅半年,外戚梁氏把持朝政,朝廷腐败,民不聊生

10.汉质帝刘缵,公元145年-146年,在位1年,依旧是傀儡皇帝

11.汉桓帝刘志,公元146年-168年,在位22年,诛灭梁氏外戚,掌握皇权

12.汉灵帝刘宏,公元168年-189年,在位21年,刻印熹平石经,设置鸿都门学,黄巾起义

13.汉少帝刘辩,公元189年,实际掌权者为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14.汉献帝刘协,公元189年-220年,在位31年,先被董卓控制,后被曹操控制

三、东汉与西汉时间轴?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公元前154年,汉朝七国之乱发生,汉景帝用周亚夫领军,三个月内平定叛变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刘彻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卫青征讨匈奴,边患得以清除。

公元前68年,汉宣帝一统西域,设西域都护。

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公元17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5年,刘秀光复汉朝,建都洛阳,史称“东汉”。

公元91年,窦宪大破北匈奴。

公元184年,张角、张梁、张宝黄巾起义。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奠定河北统一基础。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奠定鼎力三分格局。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

四、汉朝年代顺序?

汉朝一共经历29位皇帝,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220年灭亡。历代皇帝及年代如下:

1.西汉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

2.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

3.西汉第三个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公元前188年9月—公元前184年8月)。

4.西汉第四位皇帝西汉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4年6月—公元前180年11月)。

5.西汉第五个皇帝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11月—公元前157年6月)。

6.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

7.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8.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

9.西汉第九位皇帝汉废帝刘贺(公元前74年7月—公元前74年8月)。

10.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4年8月—公元前48年)。

11.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4年)。

12.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

13.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孝哀皇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

14.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平帝刘衎(公元前1年—公元6年)。

15.西汉末代皇帝汉孺帝刘婴(公元6年—公元8年)。

16.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

17.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公元57年—公元75年)。

18.东汉第三位皇帝东汉章帝刘炟(公元75年—公元88年)。

19.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公元88年—公元105年)。

20.东汉第五位皇帝孝殇皇帝刘隆(公元106年)。

21.东汉第六位皇帝孝安皇帝刘祜(公元106年—125年)。

22.东汉第七位皇帝少帝刘懿(公元125年)。

23.东汉第八位皇帝孝顺皇帝刘保(公元125年—144年)。

24.东汉第九位皇帝孝冲皇帝刘炳 (公元144年—145年)。

25.东汉第十位皇帝孝质皇帝刘缵(公元145年—146年)。

26.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孝桓皇帝刘志(公元146年—148年)。

27.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孝灵皇帝刘宏(公元168年—189年)。

28.东汉第十三位皇帝少帝刘辩(公元189年)。

29.东汉第十四位皇帝孝献皇帝刘协(公元189年—220年)。

五、两汉春秋时间线?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

秦末农民起义,项羽、刘邦推翻秦朝,刘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推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辟“丝绸之路”,北击匈奴,东并朝鲜,攘夷扩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版图,开创“孝宣之治”。公元8年王莽废汉孺子,定都长安,史称新莽,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室后裔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励精图治,选贤纳谏,劳谦有终。军事上迫使匈奴西迁、派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延伸至欧洲。公元100年罗马帝国遣使来朝,东汉国力趋于极盛,史称“永元之隆”。公元190年,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汉朝灭亡。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又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春秋时代周天子势力减弱,群雄争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当时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表面上仍获尊重。

春秋时期是什么时候?

春秋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那么,春秋时期是两汉时期吗?

两汉时期指的是西汉和东汉,汉代儒家学者都奉孔子为先师,而无人以孟子或荀子后学自诩。

但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对汉儒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由此,汉初儒家学者中也隐约存在着对立的两派。而自从董仲舒以“《春秋》公羊学”的形式提出一套系统政治学说之后,汉儒内部两派的斗争便集中表现为《春秋》三传之争。

他们针对汉初政治所面临的难题,提出“以德化民”和“以礼为治”两种政治主张。

自武帝以后,两派先后登上政治舞台,对朝廷政策施加影响,使汉朝政治在儒术独尊之后继续表现出大幅度的摇摆变化,使武帝至宣帝、元帝至王莽、东汉一朝又形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

东汉是西汉的继续,继承了西汉二百余年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成果。它的建立意味着“汉德”复兴,而在东汉人看来,“汉德”就是“尧德”,亦即《公羊》家所阐述的《春秋》之道。

所以,春秋时期不是两汉时期,其历史上时间是不一样的,春秋之后是战国,战国之后是秦统一六国,在之后进入楚汉争霸,汉大败楚,建立汉朝,此后,进入两汉时期。

六、历史朝代时间轴?

春秋:前770~476年(300余年)。

战国:前475~221年(200余年)。

秦:前221年~前206年(15年)。

汉:前206年~公元220年(400余年)。

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与更始帝)(200余年)。

东汉:25~220(100余年)。

三国:220~280(60年,不过三国时代一般从184年黄巾之乱算起)。

魏:220~265(45年)。

蜀:221~263(42年)。

吴:222~280(58年)。

晋:265~420(100余年)。

西晋:265~317(52年)。

东晋:317~420(103年)。

南北朝:420~589年(169年)。

中国古代史朝代顺序时间轴:

夏:约前2070~1600年(400余年)。

商:约前1600~1046年(600年左右)。

西周:约前1046~771年(300余年)。

东周:前770~256年(400余年)。

1.

4000年以前远古时代,中国远古时代指的是夏、商、周以前的时代,距今4000年以上,在中国,重庆市巫山县发现的“巫山人”化石...

2.

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3.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1046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七、两汉朝代更替时间表?

汉朝的时间为公元前二零二年至公元二二零年,共四百零七年。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又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

汉朝始于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结束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史称曹魏,定都洛阳,汉朝灭亡。

东汉与西汉简史:

1.东汉的时间为二五年至二二零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

东汉始于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雒阳,延续了“汉”的国号,故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就此覆灭,从此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2.西汉即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享国二百一十年,共历十二帝,又被称为前汉。

西汉始于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称帝,并定都长安。结束于公元8年王莽废除孺子婴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就此灭亡。

1.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2.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高祖刘邦

3.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4.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今陕西西安)玄汉更始帝刘玄

5.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

1.西汉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

2.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8年)。

20.东汉第五位皇帝孝殇皇帝刘隆(公元106年)。

23.东汉第八位皇帝孝顺皇帝刘保(公元125年—144年)。

24.东汉第九位皇帝孝冲皇帝刘炳 (公元144年—145年)。

25.东汉第十位皇帝孝质皇帝刘缵(公元145年—146年)。

28.东汉第十三位皇帝少帝刘辩(公元189年)。

扩展资料:

汉朝历史:

汉朝(前202年-8,23-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设立“西域都护府”,史称“孝宣之治”。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绿林军于地皇四年二月(公元23年)拥立汉宗室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史称玄汉。

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公元191年董卓迁都长安后东汉名存实亡

八、东汉和西汉的时间轴?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即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又称为前汉与东汉统称汉朝。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承西汉之后的一个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又称为后汉与西汉统称汉朝。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建立东汉并开创了光武中兴。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负,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九、西汉和东汉的时间轴图?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200年 “平城之围”

公元前2世纪 佛教开始传入

公元前180年 “诸吕之乱”

公元前154年 “七国之乱”

公元前138年,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3年 武帝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

公元前113年 铸五铢钱,成为唯一合法货币, 五铢钱沿用了七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数量

最多,流通最久的货币

公元前81年 “盐铁会议”

公元前33年 “昭君出塞”结束了汉匈之间的百年战争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王莽改制”

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23年 昆阳大战,绿林军歼灭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

25年 赤眉军攻入长安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27年 赤眉军被刘秀包围,全军覆没

40年 刘秀统一了全国

73年 班超开始出使西域

90年 北匈奴开始西迁,大闹欧洲去了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04年 司马迁开始写《史记》

117年 张衡创制“浑天仪”

132年 张衡创制“地动仪”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