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七尺之躯”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 成语
- 2025-02-05
- 7热度
- 0评论


七尺之躯:
拼音:qī chǐ zhī qū
注音:ㄑㄧ ㄔㄧˇ ㄓㄧ ㄑㄩ
成语繁体:七尺之軀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五尺男儿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
躯:身体。成年男子的身躯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成语例子:
老舍《小动物们(鸽)续》:“检点残军,自叹晦气,堂堂七尺之躯会干不过个小小的鸦虎子!”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大思想家荀子特别注重学习,他对学习有独到看法,他认为学习必须及时消化,然后才能得其精华,他举例说如果刚听到别人的一些谈话,不加思考与分析,就立即夸夸其谈说出去,就不能用学问来修养这七尺之躯
英语翻译:body
成语分字解释:
“七” 的基本字义: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含有
“七” 的成语:
七七八八
七零八碎
七老八十
七拉八扯
七慌八乱
七横八竖
七大八小
七疮八孔
七拱八翘
杂七杂八
乌七八糟
三魂七魄
七嘴八舌
七零八落
七棱八瓣
七高八低
七上八下
七长八短
七擒七纵
七颠八倒
“尺” 的基本字义: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 量长度的器具:竹~。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
含有
“尺” 的成语:
寸土尺地
尺布斗粟
尺短寸长
尺兵寸铁
尺步绳趋
尺幅寸缣
尺山寸水
尺瑜寸瑕
寸兵尺铁
寸长尺短
寸长尺技
得寸得尺
斗粟尺布
进寸退尺
尺椽片瓦
寸地尺天
寸进尺退
寸男尺女
寸田尺宅
绳趋尺步
“之” 的基本字义: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
含有
“之” 的成语:
急人之危
急人之忧
夺人之爱
尽地主之谊
无缚鸡之力
无立足之地
置之高阁
无用武之地
无立锥之地
大开方便之门
置之脑后
置之度外
置之死地
麾之即去
搏牛之虻
承天之祐
勿谓言之不预也
操之过蹙
操之过激
操之过切
“躯” 的基本字义:
身体:~干。~体。~壳。身~。为国捐~。
含有
“躯” 的成语:
捐躯殉国
碎首糜躯
粉骨捐躯
捐躯济难
糜躯碎首
灰躯糜骨
碎身糜躯
碎首縻躯
粉骨糜躯
捐躯殒首
七尺之躯
为国捐躯
矢志捐躯
捐躯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