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成语“一蹴而就”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
- 成语
- 2025-02-05
- 10热度
- 0评论


一蹴而就:
拼音:yī cù ér jiù
成语简拼:ycej
注音:ㄧ ㄘㄨˋ ㄦˊ ㄐㄧㄨˋ
发音:("xxzl.com.40805501511330");
成语繁体:一蹵而就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一蹴即至、一举成功、迎刃而解
反义词:一事无成、一蹶不振、欲速不达
成语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解释: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也作“一蹴而成”。
成语出处:
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成语正音:蹴,不能读作“jiù”。
成语辨形:蹴,不能写作“就”。
成语例子:
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一蹴而就于繁赜,毋乃不可!(清 吴趼人《痛史 原叙》)
英语翻译:be reached at a single leap
日语翻译:一遍(いっぺん)で成功(せいこう)する
俄语翻译:в один приём
成语谜语:射门成功
成语分字解释:
“一” 的基本字义: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
含有
“一” 的成语:
载一抱素
存十一于千百
一掷乾坤
一依旧式
一如曩昔
一齐天下
不肯一世
浮一大瓟
得一望十
屈指一算
一笑了之
一笑了事
一卧不起
一通百通
一飞冲天
登高一呼
罚一劝百
反戈一击
回眸一笑
杀一儆百
“蹴” 的基本字义:
踢:~鞠(踢球)。 踏:~踏。一~而就。
含有
“蹴” 的成语:
龙腾虎蹴
一蹴而就
一蹴而成
一蹴而得
一蹴可就
一蹴可几
“而” 的基本字义: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
含有
“而” 的成语:
泥而不滓
墙面而立
神而明之
顺非而泽
同年而校
同日而论
望屋而食
无德而称
无胫而来
无胫而至
无胫而走
毋翼而飞
析骨而炊
言而不信
一呵而就
尤而效之
鱼贯而出
鱼烂而亡
韫椟而藏
择地而蹈
“就” 的基本字义:
凑近,靠近:避难~易。~着灯看书。 到,从事,开始进入:~位。~业。~寝。~任。~绪。~医。高~。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近。~便。~事论事。
含有
“就” 的成语:
功成业就
煨干就湿
随行就市
随方就圆
就虚避实
从俗就简
避毁就誉
背本就末
因陋就简
屈高就下
驾轻就熟
功成名就
半推半就
按部就班
明推暗就
避害就利
日就月将
弃文就武
回干就湿
家成业就